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内容
天宁:打造新时代城市精神文明综合体
发布日期:2019-06-25   来源:常州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自我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以来,天宁区除了精准对接农村群众需求,还聚焦城区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城市内也得到了充分开展。以精准服务为主抓,以志愿组织为主体,以信用建设为主线,天宁区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做法给人颇多启示。
  从“试验田”到“标准化”,从“分开探索”到“城乡融合”

  天宁区推出文明实践“145建设标准”,以城促乡共同发展


天宁区目前共有3个市级试点、8个区级试点,农村区域已实现实践所、站全覆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天宁区根据市统一部署,立足自身特色,以“落实改革新要求、满足群众新期待,打造城市精神文明综合体”为建设定位,以“天宁城市新名片、群众宣教新阵地、干部实践新基地”为建设方向,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城市的发展路径,打造天宁样板。
  据了解,在完善中心、所、站、点四级架构、五大平台打造、志愿队伍打造等基础上,天宁区结合城市管理肌理,拓展资源整合路径,推出“145建设标准”,打造城市文明矩阵。“‘145建设标准’是指筑牢一个班子,健全四大功能,实现五个联合。其中‘一个班子’是指建立主席团,由地方主要负责同志任主席,由本级重点部门,结对市级机关、重点企业、社会组织、群众代表共同担任轮值主席;‘四个功能’包括了服务供给功能、区域联系功能、协商议事功能、干部实训功能;‘五个联合’包含了志愿服务联合、文体活动联谊、学习教育联办、民生实事联帮、社会治理联促。”天宁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方静介绍,结合茶山街道试点经验,天宁区计划推出网格化兜底包干、菜单化供需对接、地图化视觉呈现的“三化工作法”。此外,天宁区还改变工作思路,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建设,创新主席团轮值主席+职业经理人的“1+1运行模式”,变“划桨人”为“掌舵人”,把“船桨”交给群众。
  据悉,天宁区目前共有3个市级试点、8个区级试点,农村区域已实现实践所、站全覆盖,城市区域已按“145建设标准”“三化工作法”“1+1运行模式”建成1家实践所、25家实践站、80余个实践点,拓展实践项目150余个,今年以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活动260余场。此外,天宁区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要求各站点结合各地资源特色打造“一站一品牌、一点一特色”。“我们是想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造一批标准化城市实践阵地,擦亮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共享一批改革创新成果。通过试点单位的多种尝试,让试点单位的经验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发展,着重以城促乡,进一步推动城乡发展理念更新、产业联促、品牌联建。”方静说。
  茶山街道

  打造“1+5+N”服务平台,创建分众化特色项目


茶山街道打造了天宁区第一家街道级“中心厨房”
  茶山街道是全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试点单位,通过打造“1+5+N”服务平台,茶山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实现了不同服务内容相互融合、相互嵌入。
  “‘1’是指1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总平台,‘5’是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5大平台,‘N’是指结合茶山实际增加N个服务平台。”茶山街道宣传委员陈秋萍向记者介绍,街道还创建分众化的特色项目,引入椿熙堂、康美、安康通、九如城颐养集团等专业养老机构,在6个村社区建立二级医养服务站点,实现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
  茶山街道打造的天宁区第一家街道级“中心厨房”就是其中一项分众化特色项目,这个项目每周5天为有需要的老人送餐,有效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问题。“我们每周都对送餐需求进行统计,哪位老人需要软一点的饭、哪位老人想多添一些饭、哪位老人因糖尿病对菜品有要求等等,这些都会一一记录,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准确配送到老人手中。我们既可以把饭菜送到各村社区的服务站点,也可以直接配送到老人家中。”陈秋萍说,为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中心厨房”的菜品常换常新。据了解,目前茶山街道“中心厨房”每日配送100余份午餐,厨房一天最多可满足四五百位老人的用餐需求。
  同时,茶山街道还利用网格体系兜底包干,通过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划分基础网格153个,专属网格29个,网格志愿者达490人,实行文明实践“十必联”工作法。网格志愿者广泛倾听群众心声、关注群众诉求,让文明实践工作“到村、进户、见人、走心”。
  据悉,目前茶山街道正在绘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地图,居民可以通过这张地图了解街道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具体活动,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参与,这份地图将于7月正式发布。
  五角场社区

  挖掘整合内外部资源 改旧立新


五角场社区最近开展的“党群共建邻里月季园”活动受到居民好评
  为找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发力点,五角场社区以“融合发展”为思路,在原有阵地上改旧立新,将内部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明确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框架、载体、内容和活动,重点建设了理论宣讲、道德风尚、教育关爱、文化服务、科普环保、体育健康等16支志愿服务分队。
  扬翼感恩服务社是五角场社区内的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五角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党总支书记丁燕玲告诉记者,这支队伍以“微平台、微课堂、微实事、微活动、微公益”的“五微”服务为重点,为群众提供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成为了社区内的文明实践亮点,深受居民好评。
  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五角场社区通过挖掘外部资源,引资引智助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们利用区残联肢残人协会、市儿童医院、红梅公园管理中心、听松楼酒店、文笔山庄酒店等外部资源,想尽一切办法让文明实践活动变得更丰富、更吸引人。”丁燕玲介绍,最近,他们就依托红梅公园管理中心,在社区内开展了“党群共建邻里月季园”活动,在月季园里,请专业的绿植养护人员向居民们介绍绿植养护知识。
  像“党群共建邻里月季园”这样的活动在五角场社区每周都有,这些活动都属于社区打造的“五大行动”。丁燕玲说:“‘五大行动’包含了新时代筑基讲习所、新时代筑梦前行、新时代幸福小站、新时代智慧频道和新时代健康驿站,‘党群共建邻里月季园’就属于新时代智慧频道,这项行动主要依托辖区单位志愿服务队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采菱社区

  创设“流动小板凳”,打开文明实践“新窗口”


采菱社区创设“流动小板凳”,打开文明实践的“新窗口”。
  “我们还是习惯在楼下‘乘风凉’,大家在一起唠唠家常,社区能不能考虑把一小部分小区绿化改造成休闲点?”“那我回头和社区反映一下,看看能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在雕庄街道采菱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在居民的“流动小板凳”上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
  采菱社区主任张毅超告诉记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契机,针对基层治理存在的难题,采菱社区融合全要素治理理念,创设了“流动小板凳”议事会这一协商居民议事新形式,大家自带小板凳,人随事走,哪里人气旺哪里聚,哪里有事哪里议,把议事“送”到居民家门口,面对面听民声、问民情、解民忧,拉近干群距离,从源头上解决民生诉求。
  “我们社区居民主要是拆迁安置户,以前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习惯了坐一起拉家常,我们就将这种风俗习惯利用起来,在闲话家常中定公约、解难题、谋发展。”张毅超说,在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流动小板凳”已经成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调解矛盾的“主阵地”、服务群众的“快车道”、民主管理的“阳光房”、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文明实践的“新窗口”。
  为了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去,采菱社区还开展了“六个一百”活动,即百人骑行、百人跳操、百人棋牌、百人电影、百人讲堂、百人乒乓。张毅超表示:“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是简简单单地拉个横幅,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把新时代思想以百姓的视角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去。”
  同济桥社区

  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叠加式开展活动


同济桥社区居民自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同济桥社区的瑞文心理工作室、青白斋留青竹刻和风筝协会一直都是名声在外的品牌项目,以原有的社会组织为中心,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是同济桥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所做的尝试。
  “我们现在依托品牌社会组织组建了包括‘初心’理论宣讲党员志愿服务队、‘连心’瑞文心理工作室志愿服务队、‘篆心’青白斋留青竹刻志愿服务队、‘匠心’风筝协会鸢舞志愿服务队、‘悦心’夕阳红文体联谊志愿服务队、‘安心’志愿巡逻服务队共6支志愿服务队。”同济桥社区党总支书记杨芸介绍,各支服务队注重群众参与和形式创新,定期生成活动清单,让居民第一时间了解社区文明实践活动。
  品牌社会组织不仅给同济桥社区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提供了支撑,还为社区叠加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如‘连心’瑞文心理工作室志愿服务队,我们在原有的每周六上午固定的‘瑞文有约’基础上,根据居民需求,拓展了家庭教育方面的服务;‘篆心’青白斋留青竹刻志愿服务队现在不单单是面向居民免费开课,还走进学校、走进失独家庭;‘安心’志愿巡逻服务队本身就是居民自发组织形成的,现在他们不仅开展巡逻志愿服务,还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杨芸说,叠加式开展活动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加立体、更具特色,也更受居民欢迎。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