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内容
62岁的沈玉娣,第15次来常州寻亲人
发布日期:2019-04-16   来源:常州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我今年62岁,算上这一次,我常州来了15趟,DNA也做了3次,还是没有找到常州的亲人。不过,我还是没有放弃,这次寻亲兼寻根的机会肯定不能错过。”昨天上午,在溧阳边界市场的“扫村”咨询现场,来自河南的沈玉娣这样对记者说。常州晚报记者了解到,“扫村”这种寻亲模式为“宝贝回家”志愿者康健等人发起。首次“扫村”之旅,在上海以及江苏的5个城市进行,其中涉及常州的包括溧阳和武进的7个乡镇。

  一个镇一个村挨着找,“上海孤儿”来溧阳“扫村”
  “‘上海孤儿’是个专有名词。”康健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一段特殊的历史原因,在江南一带有一些婴儿被遗弃在上海等大城市的城区。后来,这些婴儿被从这些城市的儿童福利院转移至河南、山东、陕西、内蒙古等地。他们,一般被称为“上海孤儿”。
  康健说,以往的寻亲方式有“点对点”和“寻亲会”两种,“扫村”是一种补充,“我帮助过宜兴、高淳等地的5名‘上海孤儿’找到过亲人,在这个过程中觉得传统的寻亲方式有一定局限性。‘扫村’的这个想法,是去年10月有的,简单说就是到江苏、上海下面的一些乡镇村落,挨个宣传寻找。”
  有了想法,康健和志愿者们开始付诸行动,到今年4月一共联系了135名来自全国的“上海孤儿”,于本月15日至20日在江苏的南京、无锡、常州、泰州、扬州以及上海等6 个城市集中“扫村”。“这次来常州的有15人,他们不仅自己寻找亲人,同时也携带着全部135名孤儿的资料,与民政部门以及各个村镇的志愿者对接,一个镇一个村地挨着找、宣传。”
  常州的“夏雷婴儿”被送到河南,家人当时还留下血书
  昨天上午,从溧阳边界市场、大润发到车站,溧阳的志愿者们和15名“上海孤儿”在一起,手持一叠叠孤儿信息,边分发边和路人讲解。活动现场,不少寻亲者们登记了信息,并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采集DNA样本。

  在这些“上海孤儿”中,记者了解到一位“夏雷婴儿”的故事。“夏雷婴儿”现名赵改凤,出生于1963年3月28日(农历三月初四),1963年7月从常州孤儿院被抱养到河南安阳。养父去世前,告诉赵改凤,她的故乡在江苏常州,当时到常州抱养她时听保育员说,她是双胞胎之一。“巧合的是,赵阿姨到安阳后也生了双胞胎。”来自河南的志愿者王老师说,赵改凤的养父提到一封血书,是她的亲人留下的,上面写着“江苏省常州市夏雷(也可能叫雷夏)婴儿3月28日生”,“可惜,养父之前把血书烧了。”

  寻根的同时,也是在家乡“赏春”
  “我2004年开始寻亲,到常州十几次了,虽然没有找到家人有一点遗憾,但也没有灰心。”沈玉娣告诉记者,这15年来,看着常州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自己心里也有一种自豪感,“每一次回到河南,也经常跟身边的人讲家乡的事情。”
  和沈玉娣一样,其他来常找亲人的老人也表示,他们回家乡的目的就是寻根。自己都已年过花甲,亲生父母是否健在已很难说,这次“扫村”找到其他亲人的几率也可能不大,但在春天里看着家乡的美景,也算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在溧阳,“上海孤儿”们将去溧城镇、别桥镇、竹箦镇、南渡镇、上黄镇、上兴镇,4月20日将赶到最后一站武进湖塘。
  “其他城市的‘扫村’也将在4月20日结束,之后将根据情况在国庆节或者明年组织下一阶段的活动。”康健说。(邹迪 汪磊 图文报道)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