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道德典型 >> 内容
人生字典里没有“难”——追记横山桥镇五一村原党委书记梅鹤康
发布日期:2019-11-07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一生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怀有道路自信。梅鹤康和五一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老梅书记个子不高,肩膀却硬得很。”熟悉他的人都这样说。
  曾经,五一村被山路阻隔,满目是芦苇滩,村里姑娘找对象,都是“宁嫁南边一丈,不嫁北边一尺”。1976年,梅鹤康从部队退伍回到村里,立志要改天换地。
  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难”这个字。“事是死的,人是活的,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创造条件上!”这是军人本色,更是责任担当。
  一
  穷则思变。1987年,35岁的梅鹤康带领7名乡亲,拿着家中准备盖房用的7000元钱,借了几间校舍,建起了五一村第一家工厂——横山五一钢球厂。建厂当年就实现了产值90万元、利润6万元。
  初战告捷后,经过深入市场调研,梅鹤康果断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成功研制铝铁合金,打入宝钢、首钢等大型钢铁集团;引进塑钢型材生产线,迅速走俏市场。1993年、2002年,企业销售收入分别迈上1亿元、10亿元台阶,村级集体收入有了显着增长。
  江南集团副总经理周宝华1987年进厂,是创业最早的一批员工。他说,确定主打铁合金时,企业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缺市场,梅鹤康掏出全部积蓄,带着大家走南闯北请教专家,没日没夜地钻研产品,经过无数次小实验,最终成功研制出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当时员工看到通红的合金水,都不由自主地往后退,梅总却激动地冲在最前面,烫坏了最好的一件披风。”
  2003年,梅鹤康决定投资12亿元,上马冷轧薄板项目。当时该市场还是空白,国企没精力投、民企没实力投。有人劝他:“你已经有钱有名了,辛辛苦苦上项目,不怕一夜回到解放前?”梅鹤康回答:“虚名不值钱,能做大企业、给老百姓谋些利益,才最值得!”
  对发展有益的事,认准了就不回头。2005年,在冷轧薄板项目推进的紧要关头,江南铁合金分厂难以贷款。当时,企业刚签订进口机器设备的协议,外方要求款到发货,否则除预付款1亿元不退还,还要支付高额违约金。所有的努力,眼看就要前功尽弃。
  砸锅卖铁也要上!怀着对项目的信心,梅鹤康一咬牙,变现了在市区的所有房产,填上了资金缺口。
  2014年,集团建成全市最大的单体厂房;
  2015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
  2018年,旗下的康利国际在香港上市……
  在重大关头把稳航向,梅鹤康不负众望。江南集团的跨越式发展,为五一村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
  二
  “过去很多事情,我们想做但不敢做,怕矛盾、怕困难,经济实力也不允许。”老生产队长梅如华说,五一村的面貌真正改变,是梅鹤康当村书记以后。
  梅如华记得,村里过去露天粪坑遍布,味道熏人,很不雅观。因为一些传统观念和利益纠葛,整治阻力很大。梅鹤康一上任,自家亲戚先拆,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跟进,个别不愿拆的村民,他上门反复做工作,很快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
  在农村,土地是核心,住房是关键。2000年前后,五一村率先开启新农村建设。“愿意翻新房子的,自己出资按统一规划翻新,村委给予一定补贴;没有子女的老人,集体建设免费住房。”梅鹤康拍板做主。他带着村干部一户一户地做工作,在反对声大的人家,他把规划摊开来说,把道理揉碎了讲,问题逐个协调解决,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得到了所有村民的理解与配合。
  “做事敢担当,不会前怕狼后怕虎。”村主任朱才兴感慨地说,老梅书记迎难而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底气在于他所做之事都与上级要求、村民期待同向,遇到难题总是积极想办法,以最佳的结果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群众需要的好事,我们办不到是失职。”梅鹤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解决大家生活的后顾之忧,2006年他积极争取,村委一次性投入2600多万元,在武进区第一个办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让村民们领上了“退休金”。2007年,他提出在村里建设商品房、开发房地产,为打消大家的顾虑,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作出“亏了由我承担,赚了全归村里”的承诺。不久,五一新苑四栋公寓楼拔地而起,五一村人“抢先”入住,并享受到了舒心的物业服务。
  “村干部要能吃苦,不能起贪念,不能让群众看不起”“村委吃紧一点、自己贴补一点,村民就多受益一点”……梅鹤康说过的这些话,上些年纪的村民们都记得。
  三
  对于五一村,梅鹤康爱得深沉。他多年来的所思所为,就是为了与时俱进,使五一村始终走在新农村建设的前列。
  五一河穿村而过,一度污泥淤积,河水浑浊发臭。梅鹤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任村书记的第一年,他就定下了河道清理的方案,清理淤泥、疏通河道、安装污水处理设施,沿岸种植绿化。
  当时,村里有其他项目正在推进,资金并不宽裕,河道清理并非最紧迫的一项。有支部委员认为可以缓一缓,分几步走。梅鹤康却认为慢不得,“人可以改造环境,环境也可以造就人”,环境提升后,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可以焕然一新,工作生活都更有干劲。他向大家表态,“资金问题不要担心,我来想办法”。
  不久,村级“治水基金”筹集完成,五一河及大小沟渠整治一新,两岸进行了砌石和绿化。河边的空地上还建起了休闲小公园、休憩点等,村庄开始变得有味道起来。
  2014年,五一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水环境整治计划再次提上日程。这一次,除了河道清理、污水处理等“规定动作”,梅鹤康还拍板,要沿五一河建设长700米的栈道,“既清水,也亲水”。
  该工程全速推进的时候,老梅书记却病倒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手术刚做完一个多月,他又回到了工地上,三天一次召集村“两委”、施工方、监理方开会,督查工程进度和质量。最终,“亲水工程”按时完工,五一村顺利通过全市美丽乡村创建验收。
  “一切都要双轮驱动!”这条标语贴在五一村会议室的墙上,也刻进了每一个村干部的心里。梅鹤康曾多次说,五一村发展,要“双富、双强、双美”——口袋富脑袋富,经济实力强综合素质强,环境美人文美。
  一个人,一个村庄,30多年初心不改。梅鹤康心中,早已为五一村画下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蓝图。
  生长于斯68年,他把沉甸甸的爱融入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唐文竹 马浩剑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