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龙城志愿者 >> 内容
钟楼援疆教师谱写支教新篇
发布日期:2019-09-25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哐啷当——”有节奏的震动后有物品落地,住在乌恰县实验小学集体宿舍的钟楼援疆教师章丽卫只是抬了下头,继续淡定地准备着次日的教学。
  前不久,章丽卫当选全市第二批“龙城十佳教师”,但对于她来说,关注度却始终高度集中于自己所在的班级上。
  “大漠戈壁,暖阳前行,无问西东!”以章丽卫为带队者、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教学,正在进行中。
  种下一颗种子
  乌恰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天山南麓与昆仑山接合部,西北有与吉尔吉斯斯坦长达410公里的边境线交界,是新疆最西边的小县城, 也是全国落日最晚的地方。
  “这儿海拔2180米,刚来时,上下班路上气喘得比较厉害。” 本身有高血压的章丽卫刚来时并不特别适应,“不能感冒,手上经常会受伤,很难愈合。”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
  说起援疆教学,章丽卫说,这次19位语文老师组团式前来,是第一次将援教目标定位在了小学,“以前都是支教中学。国语教学要从娃娃抓起,种好一粒种子,所以我们这次更多是传送教育理念与方法。”
  她所在的乌恰实验小学,是全县最大的小学,1789名学生80%都是少数民族孩子,都是附近农牧区农民的孩子,包括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
  “乌恰2018年前一直是双语教学,教师队伍中只有五分之一与语文相关,学校教了孩子,但回家后父母也不太会说,很缺乏语言环境。”章丽卫回忆说,在当地“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几乎是空白,老师们也不敢做教研论文,更加不要说是综合实践课程了,很多都得从零开始。
  于是,章丽卫等老师们最先着手的是语文基本素养培训。她在朋友圈片段式的记录显示,“今年4月21日历时整整6周的乌恰县语文教师基本素养培训画上了句号。”以乌恰县实验小学为基地,全县18所学校、88位老师参与培训,每个年级培训1周,从汉语拼音、基本笔顺笔画、认识标点、写好日记等为开始,援疆播下的种子开始一步步发芽。
  玉不琢不成器
  章丽卫和支教团的其他老师不记得在山路上转了多少个弯,从焦于力干小学到卡拉贝利小学等,在乌恰县的小学中辗转,把从常州带来的新教育方法和理念传达给戈壁的老师和孩子们。
  “我们在克州除了县级语文教师基本素养培训外,还进行了克州课题开课、克州工作室答辩、送教下乡活动等活动,陆陆续续地都被纳入了江苏教育援疆十大教研活动里。”就像山有层次和颜色一样,章丽卫说他们的支教也有很多丰富的形式:在乌恰县,他们成立了2个语文名师工作室和1个语言工作室;还开创了克州全州第一批高质量的课题;还根据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和“青蓝工程”活动要求,进行了语文学科师徒结对。
  马发军来自钟楼区谭市小学,他在援疆教师队伍中以“诗人”之名着称,在新疆期间每天坚持写一首诗,400多首就集结成了一本书。今年5月3日前往喀什途中,他诗性大发,写下一首名为《不屈的灵魂》的小诗。正像诗里赞扬的那些天山小草一样,乌恰县的教师们在援疆支教团的带领下,正印证着“玉不琢不成器”。
  风雨后有彩虹
  在乌恰县柯尔克孜族的食谱中,许多饭食常用牛羊肉作为主角,但沙尔阔勒这种饭却不用牛羊肉。“沙尔阔勒”意为“黄色的湖”,原料为大米、牛奶和酥油,做法是用牛奶和大米做成粘饭,很受欢迎;而乌恰人餐桌上少不了的还有歌和舞;各个民族的服饰也很有特点。
  章丽卫从零开始推动的克州综合实践课程,正是从乌恰孩子们熟悉的衣食住用行开始的。乌恰县实验小学校长乐新颜总结:“都是以师生们共同困惑为着眼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向在座的师生阐述了什么叫综合实践,综合实践做些什么,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来解决。”
  其他老师们也从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着实践。支教的同时,老师们还积极寻找资源,为当地的学校提供了10万元的前置净水器。暑假里,回常的老师们还为乌恰县的孩子们募集了10箱捐赠衣物和1箱课外书,遥遥寄去的是他们的一片心意。
  新疆地区常常出现彩虹,8月21日回到乌恰的章丽卫,3周教学时间里已多次见到彩虹。她笑称:“当地的降雨,从来不需要带伞,很快就干了。”教育也是风雨后有彩虹,但需要带的,是一颗心。 (何嫄图文报道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