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旅游 >> 内容
“形”“魂”兼修,景美人富,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发布日期:2020-12-02   来源:常州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十三五”期间,我市着眼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严格对标建设,积极推动特色田园乡村从“试点示范”向“试点深化”与“面上创建”并轨转变,着力打造乡村特色品质,努力构建特色田园乡村“伴城伴乡”的发展模式,有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形”“魂”兼修,景美人富,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桃花源式的田园画卷,是广袤乡村最具魅力之处。党的十八大以来,重构新型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时代呼唤。为留住青山绿水、记住乡情乡愁,市住建部门以改革实践回答“时代之问”。

    市住建局村镇建设处处长傅康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着眼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严格对标建设,积极推动特色田园乡村从“试点示范”向“试点深化”与“面上创建”并轨转变,着力打造乡村特色品质,努力构建特色田园乡村“伴城伴乡”的发展模式,有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在全省已经命名的四个批次共221个特色田园乡村中,我市共有17个村庄获命名,其中省级试点村庄9个、创建村庄8个。从思路到做法,从特色到“样板”,“一户一个景、一院一幅画、一家一片园、一村一抹韵”,正日渐成为我市乡镇村落和谐宜居的真实写照。

    彰显“人文底色”,留住乡亲乡情乡愁

    溧阳市竹箦镇北部瓦屋山脚下的陆笪村,曾是陆游后裔定居的地方。这里青山绿水、环境优美,100多米长的临岸景观水渠汩汩流淌,上下游的河道两侧绿意浓浓。村前12米宽的柏油路和村内400米长的石板路整洁畅通,健身器材、大众舞台、图书室、书画室应有尽有。

    2019年起,由竹箦镇党委与溧阳市住建局、苏皖公司三方联合成立陆笪村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陆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以“从传统中继承、在创新中振兴”为工作思路,瞄准“田园生金”的目标,坚持以陆笪传统村落为基础,以“陆氏”特色文化为灵魂,以生态田园和乡村本底为载体,以文旅体验、田园生活、文化彰显为纽带,全力推动陆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溧阳市竹箦镇北部瓦屋山脚下的陆笪村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曾是陆游后裔定居的地方。

    小乡村有大乾坤。作为首批省级传统村落,陆笪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陆氏宗祠“忠孝耕读”的文化传承升华到爱国、友善、诚信、敬业。村里的文化布局分为四个片区:村南侧的“忠”园内有名人碑记、陆游像、滩簧台、陆游诗词走廊等;位于祠堂东侧的“孝”园,设有孝文化墙、扎肝小吃店等;“读”园位于祠堂的北侧,内有山阳书院、陆游图书馆、古井、古道驿、古桥等;“耕”园位于村的西侧,内有丰收仓、乡音庐、钓经石碑等。完善文化硬件的同时,陆笪村还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组织陆游诗词吟评会、希望的田野歌咏会等,村委还协助陆氏研究会召开了陆笪村八百年庆典。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支点,也是特色田园建设中的核心板块。2018年陆笪村引入了手指小香薯,该品种个体小、口感好、产出早,一上市就受到广泛好评,价格达到普通红薯的5倍。2019年,小香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50亩,通过特色田园乡村的平台推广,为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陆笪山阳手指小香薯现已成为地方知名农业品牌。

    如今陆笪村还将乡村景观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依托田园风光,举办灯光节、篝火晚会、演唱会、露营、拓展团建等主题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到陆笪村参观的游客超过2万人次,其原汁原味的改造方式让人们惊喜,其成功的经营模式让大家看到了“精神焕发的农村”。

    农旅融合赋能,田园经济风生水起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过3万元的经济薄弱村,通过农旅融合,短短一年成功晋级为“网红村”,村民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彩虹路”。溧阳南渡镇庆丰村的华丽蜕变,成为我市特色田园乡村打造过程中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村里尚未开发前,村民辛辛苦苦一年,收成仅够温饱,要想挣钱就只能外出打工。”庆丰村党总支书记洪骥告诉记者,村里百姓世世代代都靠种植水稻为生,自去年10月以来,庆丰村以谷物丰收文化为核心,以“金色庆丰、艺术田野”为愿景,倾力打造金色庆丰农旅小镇公园综合体,一举让庆丰村跳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容易、运营难,建成容易、保持难”的魔咒,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套自有的模式。

庆丰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套自有的模式。

    从成功举办中国溧阳第一届“四美”丰收节,到南渡镇“春花秋柿”植树节,再到“春天里的灯会”,一期又一期的活动,满满的人流,让庆丰村以别样的风情呈现在广大游客面前。借着田上风筝节,庆丰还重磅推出了团子小姐、浅吟小酒馆、鹭堂茶室以及风吹稻花民宿等一系列新晋业态的项目。今年劳动节小长假,庆丰的5日游客量排名跃升至全市游客接待量第四,紧随天目湖、南山竹海、七彩曹山旅游度假区之后。

    不仅如此,曾经利润微薄的水稻产业,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帮助下也成了“致富稻”。南粳46号水稻在2019年被评为全国稻米品质大赛金奖第一名,每公斤价格超5元,远远高于市场普通稻米价格。仅2019年,庆丰村通过稻米认养以及对外售卖,实现直接盈利超50万元。

    “盘活闲置房屋、土地资源、剩余劳力,让村委有收益,百姓得实惠。”洪骥介绍,近年来村里通过入股、置换、租赁等方式,把闲置宅基地和闲置老房子改造利用、对外招商。荒废平房摇身变作村民服务中心和游客中心,长期荒置的农村旧式楼房改造为“炒米高”咖啡馆、稻田书斋和风吹稻花民宿,这些改造后的闲置房屋,赋予了旧农房新的价值,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60余万元。庆丰村还对闲置土地进行集中流转,通过发展认养农业和流转发包,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发展“认养农业”,去年就流转土地150亩,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31.4万元。

    “庆丰村举办节庆活动,多的时候1天达到5万人,少的时候1天也有1万人。”洪骥介绍,项目的火热也解放了全村百余名闲置劳动力,尤其是中老年和妇女群体。如今,他们有的开起农家菜馆,有的到田间地头参与日常劳作,有的报名前往物业公司参与工作。2019年,全村域经济收入达到1.2亿元,农旅年收入合计约35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85万元,旅游人次50多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98万元。

    如今的庆丰村还培育了乡村艺术文化符号,把老房子打造成美术馆,成功引进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在此设立写生基地、创作工作室,并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以生态环境为背景,村上搭建了实景教育自然课堂。插花班、美术班吸引孩子到乡间品味田趣;布展农用机车,建设稻草迷宫、儿童沙坑、轮胎运动场、南瓜保龄球和友好家禽园,引导儿童感受农趣;三五斗米仓,让游客了解大米的各类常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举,让“诗与远方”呈现在游客面前。

    塑造特色风貌,乡村生活幸福和美

    美好乡村生活,不仅美在村美民富,也美在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武进湟里镇的葛庄村坚持下辖自然村“一村一策”,在维护乡村生态景观的同时,塑造具有葛庄特色的乡村风貌,积极融入葛庄特有的锣鼓文化,全力打造特色风貌与内涵品质兼具的田园乡村。

    2018年起,葛庄村的下场村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全面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优化、特色文化彰显等工作。在规划和建设时,延续村庄传统肌理,保持富有乡村特色、传统意境的田园乡村景观格局,因地制宜使用本地乡土材料对道路和建筑周边进行精细化处理,并使用磨盘、酒缸、旧船等老物件进行景观搭建,塑造乡土特色的别致景观。

新北区新市村

    下场村还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发展特色苗木种植,种植包括红叶石楠、香樟、雪松、国槐、西府海棠等苗木,以“生态+农业”提升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花木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生态+服务业”促进苗木生产提档升级,实现生产销售养护的全产业链,大力推动产业链延伸,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下场村的苗木销售遍布全国各地,村集体年收入可达约465万元,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8万元,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卓有成效。

    为了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带动农民集体增收,葛庄村设立了常州东亚苗木专业合作社、常州市昌农螃蟹养殖专业合作社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个季度都邀请科协、农林等部门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苗木栽培、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农村电商等培训活动。目前常州东亚苗木专业合作社拥有农户378户,种植苗木面积1000多亩,每年实现销售额7000多万元。村民徐杏娟组建的常州市昌农螃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带动周围螃蟹养殖户走产业化道路,创立的“昌农”牌大闸蟹全年销售100多万元。

    地域文化也得到深度挖掘。葛庄村的新庄马灯被评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葛庄村紧抓这一文化要素,在村庄入口、文化广场等主要位置设置锣鼓造型的宣传模型,彰显乡村文化特色,并组建锣鼓队,设计锣鼓纪念品,以此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和传统民俗。

    注重“形”“魂”兼修,不断探索持续之道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近年来常州特色田园乡村呈现全新气象。

    既培育“全能冠军”,也选树“单项标兵”

    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开展初期,我市就专门成立了由20多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系统整合全面发力。各地镇村结合“三农”实际,围绕田、地、房等乡村重要的资源要素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文章,明晰规划定位和工作方案,高质量推进项目。

钟楼区安基村

    傅康介绍,我市主动顺应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转入新阶段的新要求,在抓好试点深化的同时,还注重点面结合,加快推动面上创建工作。对于试点村庄,发挥其示范效应,加速产业培育、硬核产业基础,把重心调整到改善服务、增强农民获得感上,逐步建成富有特色、产业兴旺的特色田园乡村。同时,对标遴选创建村庄,鼓励和优选创建热情高、工作基础好的乡村进行对标创建,并建立创建村庄信息库。目前,首批30余个村庄已完成入库工作。与试点村庄不同,创建村庄大多有一定的建设基础,但又起点不一、参差不齐。培育过程中按照乡村实际,分批划档实施差异化指导,有序引导创建村庄潜心对照评价标准持续优化和补充完善,做到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对创建村庄不求全责备,力求既培育“全能冠军”,也选树“单项标兵”。

    美了村,富了民,也育了人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一大批主体积极性高、特色资源丰富、工作基础良好的村庄涌现出来,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傅康表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之一脉相承,村庄不仅具备了高“颜值”,更有了有趣的“灵魂”,乡村也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不断蜕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力量。

    傅康说,我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一是建美乡村的“形”。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契机,大力开展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治理,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努力为农村提供便捷优质、与城镇等值的公共服务。二是育强乡村的“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乡村实现可持续的源头活水。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各辖市区依托当地田园优势和农业特色,引导村庄以“生态+”“互联网+”等模式,大力发展以现代农业为主导的产业链。同时,注重产业价值提升,积极培育农产品牌,适度引入文旅,提升农产附加值。三是塑好乡村的“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我市各地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颂“古”扬“今”育“新”,美了村,富了民,也育了人。乡风文明得到再彰显。溧阳市竹箦镇陆笪村创建真情体系,制定《真情约》,发放真情卡,用亲情关系,在道德约定、文化活动和评比激励中营造善良、诚信、友爱、互助的和睦氛围。

    持续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2019年11月,溧阳市礼诗圩、牛马塘、塘马、杨家村4个省级试点村庄经过建设培育,均达到特色田园乡村标准,被第一批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随后,武进区的陡门塘,溧阳市的南山后、陆笪,新北区的龙王庙和金坛区的仙姑村共5个省级试点村庄也通过培育完成建设,相继被正式命名。

    此外,溧阳市的庆丰村,武进区的西墅村、葛庄村、跃进村,金坛区的柚山村、金牛村,新北区的新市村,钟楼区的安基村,这8个村庄虽未被列入省级试点村庄,但通过积极对标建设,并顺利通过省级综合评价,被分批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遵循村庄发展规律,强化因地制宜,放大示范效应,持续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向广域延伸、向纵深发展。

    本版文字 刘懿 通讯员 杨皓

    本版图片 夏晨希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