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内容
奋力建设共同富裕文明向善的现代化常州
发布日期:2022-03-14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要坚定不移把民生幸福作为发展指向,以城市能级突破夯实民生建设基础,使人民幸福成为“532”发展战略最生动的实践、最靓丽的风景。
  ●要聚力富民,挖掘创造财富最大源泉。要聚力惠民,打响公共服务最亮名片。要聚力乐民,激发精神文明最强动力。要聚力安民,锻造安全稳定最厚底板。要聚力便民,建强基层社区最优载体。
  3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生建设大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发展的突出位置,强化民生优先导向、创造更多民生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建设共同富裕、文明向善的现代化常州。
  市委书记陈金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云萍,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梁一波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会议。
  陈金虎指出,民生幸福是初心使命之所系、百姓群众之所盼、“532”发展战略之所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如何更好交出一份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民生答卷,这是我们应该答好、也必须答好的考题。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胸怀“国之大者”,聚焦“七有”目标,努力将一个个民生“难点”转变成撬动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支点”。要真心了解百姓期盼,既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又做好百姓天天有感的身边小事,让我们的工作经得起“民意闲谈”、经得起“时间沉淀”、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坚定不移把民生幸福作为发展指向,以城市能级突破夯实民生建设基础,使人民幸福成为“532”发展战略最生动的实践、最靓丽的风景。
  陈金虎强调,从高水平全面小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意味着民生工作的标准更高、内涵更丰富。我们要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品质化,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奋力创造现代化的高品质生活。到2025年,共同富裕、文明向善的现代化常州建设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和社会福利水平明显提升,“六个常有”系列民生名片持续擦亮,基本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实现富民、惠民、乐民、安民、便民有机统一,民生发展水平持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陈金虎强调,要聚焦民生优先,做到干有导向。坚持民生政策、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高度统一,做到资源优先满足、资金优先落实、政策优先倾斜、项目优先安排、服务优先覆盖、力量优先保障。要聚焦“急难愁盼”,做到干有准头。全力做好“一老一小”、医疗教育等群众最牵挂、最期盼、最关注的事,实现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高度契合。要聚焦科学务实,做到干有定力。始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既要着眼当前、也要注重长远。要聚焦改革创新,做到干有实效。着力构建具有常州特色的民生建设制度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持续增强民生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陈金虎强调,要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目标引领下的民生建设丰富内涵,让群众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幸福生活就在身边。
  要聚力富民,挖掘创造财富最大源泉。要做强现代产业造富,使产业水平、财富能级和居民收入实现跃升。要促进创业就业创富,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要缩小“三个差距”增富。大力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各板块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大力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大力缩小收入差距,加快“调高”“扩中”“提低”,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提升保障水平。
  要聚力惠民,打响公共服务最亮名片。全力做好“一老一小”群众最牵挂的事。构建“孕育养保托”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打响“常有善育”名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打响“常有颐养”名片。
  要用力办好医疗和教育领域群众最期盼的事。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持续做好“双减”工作,切实解决择校热和学区房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响“常有优学”名片。要深入实施健康常州建设行动,努力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科学就医秩序,打响“常有健康”名片。
  要倾力抓好住房和救助领域群众最关注的事。坚持“房住不炒”,扩大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和人才公寓供给,打响“常有安居”名片。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困难群众,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要健全社会大救助体系,花更多力气关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群体,打响“常有众扶”名片。
  要聚力乐民,激发精神文明最强动力。坚持“口袋富”与“脑袋富”同向同步,在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中凝聚城市文化共识。以现代文明凝聚人。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巩固提升“道德讲堂”品牌,提升网络文明建设成效。完善覆盖全域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市域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要聚力安民,锻造安全稳定最厚底板。抓好疫情防控,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充分发挥“城市免疫感知平台”预警+溯源功能,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安全屏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夯实稳定基石,深入推进平安常州建设,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管控机制,扎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活动,积极回应网民关切。用好法治公器,一体推进法治常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要聚力便民,建强基层社区最优载体。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行“一门受理、一站式服务、全科社工”社区服务模式。让社区服务更优质,打造更高品质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积极发展“互联网+社区”新服务业态,让群众感受数字生活新便利。让社区治理更多元,大力推广百姓议事堂、民情茶座、好邻居茶社等民主协商模式。
  陈金虎强调,民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社会共建之手同向发力,形成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让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成为民生事业的直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共同受益者,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和团结互助,走共建共享共治的共同富裕之路。
  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盛蕾强调,发展是推动民生工作的现实基础,民生与发展要相得益彰。要坚持制造立市、产业强市、质量兴市,为改善民生创造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托住“民生底”,就是铸牢了转方式、优结构、换动力的坚实基础;暖好“百姓心”,就能激发出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内生力量。
  供给与需求要精准对接,使我们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都能符合发展趋势、适应市场规律、满足群众要求。要通过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实现施政的民主化要求。
  底线与品牌要一体推进,精准帮扶、全面覆盖,不断消除救助“盲点”,兜牢底线。要做优做强、创出特色,努力把“六个常有”打造成为在全省叫得响、在全国有地位的民生品牌。
  硬件与软件要协同发力,既要注重基础设施的投入,更要注重学科、团队、能力的培养。政府与市场要同频共振,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
  会上,市发改委、教育局、卫健委、民政局、住建局等部门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会前,与会领导还观看了民生实事展板。
  市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党政主要领导;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人民团体,驻常中央、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住建局、卫健委领导班子成员;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党代表、群众代表;部分学校、医院、养老、托幼、福利、慈善机构、社会组织代表参加会议。(记者 舒泉清)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