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内容
全市村庄环境治理提升行动——15000多名村民感受到了“龙潭之变”
发布日期:2023-11-20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以前外孙女总不肯来我家,说外公家臭臭的。今年,家门口的臭水沟变成清水河,还建起了小公园,外孙女在这里玩得不肯走了。”看着门前那条绿树掩映、碧波荡漾的徐水河,邹区镇龙潭村村民邹亚东笑着对记者说。

邹亚东笑容的背后,是全市村庄环境治理提升行动给乡村面貌带来的喜人变化。为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人民更满意的文明城市,推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我市今年将村庄环境治理提升行动纳入了全市15项年度文明创建攻坚行动。

经由这场攻坚,不仅龙潭村变了,更多的村庄越发清洁美丽、文明宜居,赢得了广大村民的真心点赞。

告别“黑榜” 华丽“蝶变”

不只是徐水河,龙潭村的村庄环境也在悄然焕新。

今年一、二季度,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暗访测评工作中,龙潭村连续两次进入“黑榜”。但到今年第三季度,龙潭村不仅告别“黑榜”,得分也由一季度的75.91分大幅提升到93.51分。

“之前问题确实很突出,主要集中在垃圾清理不到位、旱厕数量多、小微水体黑臭等方面。另外,乱拉乱挂、乱堆乱放、农业废弃物散落等问题也很普遍。”龙潭村党委书记杨叶峰说,龙潭村本地居民仅2400多人,新市民却有13000余人。这些新市民大多是凌家塘市场及配套产业的从业人员,每天为生计奔波,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并不高。一些本地居民因为租房需求量大、租客众多,放松了对生活环境的管理,由此带来了私拉乱挂、旱厕激增、垃圾成堆等一系列管理难题。

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是连续上“黑榜”,极大地触动了龙潭村委一班人。一场改变提升村庄环境的攻坚战悄然打响——

结合全市村庄垃圾集中攻坚整治工作,龙潭村先后组织800多人次,清运600多车垃圾,散落在村庄各处的废旧农膜、枯枝烂叶、杂树杂草、建筑垃圾不见了;村里加大了对保洁公司的考核,做到垃圾日产日清;通过推进“旱厕改水厕”、建设标准化公厕,全面消灭26个旱厕;村委工作人员每天分网格巡查,防止问题反弹。

徐水中心村是这场攻坚的着力点,徐水河的整治是重中之重。龙潭村将周边农户全部截污纳管,同时通过水利工程将徐水河死水变活水,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原先坍塌的河岸重建为美观牢固的驳岸,河道“三乱”也得到了根治。河道的施工平台建起了小公园,居民多了休闲游憩场所。此外,村委还专门在徐水村安装了30多处不锈钢晾衣架,让原先到处飘扬的“万国旗”变得整洁有序。

在这场攻坚战中,龙潭村村干部、老党员、积极分子等带头,率先投身群租房治理、垃圾清理等工作。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广泛宣传发动,逐步获得了百姓的理解支持,陆续有乡贤自愿出资改善本村环境。徐水之后,龙潭村委排出计划,将逐步攻坚问题突出的自然村,让全村真正“改头换面”。

打造“盆景” 变成“风景”

告别“黑榜”,仅仅是龙潭村转变的开端。

邹区镇农村工作局局长杨建伟介绍说,借力“两湖”创新区重点乡村片区整体整治更新规划,至2025年,邹区镇还将投入2000万元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达标建设和提升改善。

今年以来,邹区镇专门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实施方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将三标融合考评结果作为各行政村及其村书记年度评优评先、提拔晋升的重要参考因素,规定年度测评成绩位列全镇最后一名的行政村,不得被评为“开拓争先优胜单位”,村书记不得参与5A级村党组织书记评定,由此压实工作责任。

同时,全镇大力推进村庄垃圾集中攻坚整治行动,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6月底启动村庄垃圾集中攻坚整治行动以来,全镇针对“一部”“四沿”“五旁”常态化清脏,共清运垃圾5310车14200余吨;借力存量大棚房整治和农村公厕改扩建,在全镇做到旱厕出现一处、消灭一处;上半年完成31个自然村污水点源治理或纳管建设,目前还在集中推进另外20个。

在这场村庄环境治理提升行动中,邹区镇的目标不仅仅是消灭“黑榜村”,还要越来越多地打造乡村振兴新风景。今年,邹区镇泰村村积极争创“江苏省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刘巷村被评为“常州市美丽乡村”,桥东竹巷村创成常州市小微水体示范村。龙潭徐水、林场徐家等村居面貌的蝶变,获得了百姓一致好评。

村庄“清洁” 乡村“美丽”

发生在龙潭村、邹区镇的这场攻坚战,是我市村庄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

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徐朝宁告诉记者,在全市村庄环境治理提升行动中,我市专门引入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制度,促进各地形成主动作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市农业农村局采取直入村组暗访抽查与现场督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对全市行政村开展检查。目前共抽查3043个自然村,从测评情况看,较2022年度有明显提升,问题整改率也达到90%以上。

在村庄环境治理提升行动中,我市紧紧抓住垃圾清理和村庄清洁行动攻坚这两个关键点。

没有清洁村庄,哪来美丽乡村?我市聚焦清理农村积存垃圾、河塘沟渠、农业废弃物和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加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加快改变农民生活习惯的“四清一治一改”,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季节战役。同时,针对农村垃圾清理不到位的顽疾,组织开展城乡接合部,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省干道沿线、农村县乡道路沿线,宅旁、村旁、田旁、路旁、水旁的“一部四沿五旁”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13190场次,动员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村庄清洁行动22万余人次,清理农村陈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白色垃圾、河岸垃圾等87万立方米,清理村内河塘沟渠、排水沟12890处。越来越多的清洁村庄,正串联起美丽乡村的动人风景。(本报记者 朱雅萍  通讯员 万琪 徐恬 周晓玲)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