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我们有两个新展开展。一个是寻石探微——崔贵海先生捐赠藏品展,另一个是中国雕版印刷展。两个新展都是我们为这个暑假特意筹备的,希望可以给每一位参观者献上一场视、听、触全方位的感官盛宴。”这几天,常州博物馆副馆长李威正忙着两个新展的陈列展览工作。将考古、收藏、保护、研究等业务工作的成果转化为展览呈现给公众,是李威所擅长的。
近年来,常州博物馆在陈列展览提升、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博物馆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影响力、辐射力越来越大。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常州博物馆的单日入馆人次动辄就是六七千。李威介绍:“常博目前的单日可承载参观人数为8000人次,今年‘五一’假期还因为游客过多采取了限流措施。”
人气之所以走高,有全国性文博发展新趋势助推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靠常州博物馆数年如一日的耕耘和坚持。观众眼中的精彩瞬间,背后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我们每年平均举办各类展览12个左右,涉及考古与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等诸多门类。其中,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推介。特别是常博结合文化热点和新考古发现推出的原创展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李威告诉记者,从博物馆确定年度展览主题,到组织协调展品,再到编写内容大纲、展览概念设计、展出装备和展馆确定、可行性论证、文物的协调和布展……需要历经10余个繁琐的流程,才能将一场完整的展览呈现在观众面前。
以去年的年度特展“南宋芳茂——周塘桥南宋墓出土文物特展”为例,通过策展团队的深入研究与阐释,展览成功突破了考古成果展示的范畴,将南宋常州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宋人风雅的生活面貌,有理有据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令人不由感叹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感召力。
此外,常州博物馆还一直在想方设法让博物馆“接地气”,让藏品不再“高冷”。 2018年以来,常州博物馆从观众参与感、体验感的角度出发,对网站和微信进行改版升级,新开设馆藏精选、线上课程、线上展览等宣传服务栏目,加强安防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和文物数字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多年来的线上办展经历,使常州博物馆成为文博数字化转型的佼佼者,疫情期间良好的线上互动体验更是收获好评无数。
“作为文博工作者,我深知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巨大感召力。保护传承文物,就是在保护传承中华文化。这些年,常州一直致力于保护、传承、阐释中华文明和常州地方文化。我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讲好中华文明的多彩故事,做好常州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展示。”李威说,今年,常州博物馆还将推出金坛三星村遗址的主题展览,通过展览讲述新石器时代三星村先民融合环太湖流域文化和宁镇地区文化,为中华文明留下常州印记的精彩故事。(郑雨露 王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