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74家爱心单位加入"爱心理发"敬老行动
发布日期:2018-10-18  来源:常州晚报

  由常州市文明办、市老龄办、市志愿者总会、市美德基金会和本报联合发起的“为老服务·爱心理发”敬老行动,得到了全市积极响应,74家爱心单位加入到行动中。10月17日,常州晚报记者来到这一公益行动的现场,3家爱心单位中,有的提早开门迎合老人的作息时间,有的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有的则与社区相配合为老人提供便利。

  现场一:SOLO造型

  爱心单位:SOLO造型,担心老人们等,提早1个小时开门迎客

  “能这样正正规规地剪一次头发,人啊精神一段的”

  10月17日,位于紫阳花园对面的SOLO造型早上9点就开门迎客,比平时的开门时间提早了1个小时。

  “主要是考虑到有老人来得早,担心他们会在门外等,所以就提早开门了。”SOLO造型的店长陆建国告诉记者,他们是一家已经开了8年的老店,之前就有为老人和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理发的服务,为了让老人和环卫工人能够消除顾虑,放心大胆地进店剪发,他们还特意在店门口张贴了显眼的告示,“每天都会有六七人来免费理发,其实我们也没觉得自己做了多少好事,我们有技术,他们有需求,供需对接了嘛”。

  “是这里可以免费剪头发吗?现在能剪吗?”家住万博花园的陈志平在SOLO造型的门口轻声询问着。“是这里是这里,进来吧,先去洗头。”在店员的招呼下,犹豫不前的陈志平迈进了理发店。“我平时剪头发都是到大润发超市那边的一个小店去的,那边剪个头发只要10元钱,像这么好的店我是不敢进的,怕太贵。现在这里有这样的活动,真的要谢谢你们。”十来分钟后,理完发的陈志平看起来精神了不少,也表达了自己的感谢。

陈志平在理发。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10月17日上午10点多,家住广成路附近的王静娟也到SOLO造型理了发。“我10月16日看到常州晚报上有这个活动的报道,10月17日看到了那份参加活动的理发店名单,发现有家理发店离我家很近,就过来剪剪看。”65岁的她告诉记者,原本自己的头发都是老伴在家帮忙剪的,也从来不管什么发型不发型,剪齐了就行,现在能到这边店里剪头发,刚刚还躺在那边洗头,特别舒服,很感谢活动的主办方为我们老年人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很多老年人都不舍得到这样的理发店剪头发的,能这样正正规规地剪一次头发,人啊精神一段的。”王静娟说。

  当得知理发店也可以提供免费上门理发的服务时,王静娟不由得称赞:“这样就更加方便了,我们街坊也是老年人比较多,有些腿脚不方便的都是自己剪头发,有了免费上门服务,真的很方便了。”

  现场二:许才良的银龄美发坊

  爱心单位:朝阳村委享乐园老年活动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为老人多尽心,是村委和志愿者共同的愿望”

  “尹爷爷你来啦,慢一点,先到里头坐一会儿。”10月17日,午饭时间刚过,朝阳村委的享乐园老年活动中心就热闹了起来。十多分钟内就有五六位老年村民陆续到来,朝阳村委社区工作人员白晴晖和享乐园的负责人蒋国伟连忙走上前搀扶着,将他们带到许才良的银龄美发坊门口。美发坊里,梳子、刮刀、推子等“家伙什”一字排开,许师傅一手握梳子,一手动推剪子,不一会儿,就利索地为顾客修剪出一个标准的平头。

  “在朝阳村委,老年住户占户籍人口的四成以上,开展的‘为老服务·爱心理发’敬老行动的宗旨,与我们村委一直以来为老人们服务的精神非常一致,作为工作人员,我们会做好服务工作,为老人们尽一份心。许才良师傅每年服务社区老人500多人次,他也报名成为这次活动的志愿者了。”白晴晖说。

社区工作人员将老街坊搀扶到了许才良银龄美发坊。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每周三下午,是许才良固定为老街坊们开展义剪的日子,他70岁了,却没想过放下剪子去享清福。他解释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跟雕庄一位有名的老师傅学过老式剃头的手艺,周围有街坊需要理发,就去义务地帮帮忙,平时就跟妻子在家务农。后来,他进了棉纺厂工作,没过多少年就到了退休的年纪。他不愿闲着,想着自己还有份剃头的手艺,便走街串巷为老年村民义务理发,这一干,又是好些个年头。

  2014年9月,朝阳村委成立了享乐园老年活动中心,听说将开辟一间专门为老年人爱心理发的场地,许师傅一口就答应下来去做志愿者。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直到现在,年近70岁的老伴还在做一份保洁的工作。

  “老许的手艺杠杠响。”等候理发的村民白阿姨竖起了大拇指。理发这活实际挺累,一个下午为十七八个顾客服务,许师傅大多时间都是站着的,可这么多年来,无论寒暑,只要是约定的时间,他总是准时守候大家。在他看来,“为老服务·爱心理发”是一句承诺,更是一份责任,“我现在身体也还可以,只要大家需要我,我就一定坚持下去。”许师傅说。

  现场三:宝龙国际花园32幢82岁的杨根昌家

  爱心单位:卡兰国际美容美发店,专门派出一路人马,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

  “上门理发免费,但服务质量必须专业”

  10月17日上午9点,位于钟楼区宝龙广场的卡兰国际美容美发店就迎来了第一位老年人,店里的员工虽还没有正式上班,但依旧为老人整理外套、泡茶、送点心,一点都不敢懈怠。半小时不到,店里的老人越来越多,大家也都忙活了起来,剪子、推子、吹风机的声音此起彼伏。

卡兰国际美容美发的志愿者上门为老人理发。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与此同时,卡兰专门派出一路人马,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知道理发店的志愿者们要过来,家住宝龙国际花园32幢乙单元的老党员郭湘蓉和老伴杨根昌早早地就坐在家中等候。杨根昌82岁,自从2003年中风以来,腿脚就不太灵活,出行也不方便。“每次推他出去剪头发都很麻烦。”郭湘蓉告诉记者,平时都要先把老伴扶到轮椅上,再把他推下楼,遇上阶梯还要用抬的。

  褚坤是这次上门服务的志愿者,已经从事剪发行业13年的他,是理发店的“元老”级人物。进了家门,他将自己拎来的一大包理发工具一一摆放开来,然后再去打来一盆热水。“大爷,我给你上面剪短点,两边头发推薄,可以吗?”他一边轻声询问老人,一边将理发围布系在老人身前。左手的梳子从下往上,留出要剪掉的长度,右手的推子沿着梳子轻轻滑过,就看到丝丝头发落在了白色围布上。不一会儿,就给老爷子剪出了一个干净利落的小圆头。紧接着,褚坤拿出浸在热水中的毛巾,缓缓地擦拭残留在脖子上的碎头发。一整套工序结束后,他才在老人耳边说了声“剪好了”。“理发是免费的,但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必须体现专业。”褚坤说道。

  据卡兰国际的老板朱刚堂介绍,理发店平时就热衷公益,消防大队、敬老院他们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水杉社区服务中心为老人义剪的活动他们也经常参加。每周三的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固定为老年人义剪的时间段。朱刚堂表示,理发行业是传递美和善的行业,弘扬尊老敬老的美德,传播正能量,他们责无旁贷。(常州晚报 本版文字 文明 郑雨露 刘懿 吕亦菲 本版图片 朱臻 吕亦菲)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