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市群众性文明创建工作要点 |
发布日期:2006-02-15 |
常文明办[2006]1号 2006年全市群众性文明创建工作要点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做好2006年的工作,对于“十一五”期间常州精神文明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央、省、市文明委的统一部署,今年群众性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主题,切实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组织保证和机制保证,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为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常州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高扬“三创”精神主旋律,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继续围绕“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以明确新目标、激发新活力、增创新优势、展示新成果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1、积极推进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公民道德教育。一是组织系统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要以市民学校、村民学校和新市民夜校为阵地,以诚信建设和普及礼仪知识为重点,精心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结合第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 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者、无偿献血、扶弱助残、保护环境、关爱女童、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组织2006年度常州市百佳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弘扬“三创”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二是在全市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在政府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开展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教育,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在社会服务行业,继续开展“诚信杯”职业道德建设百日竞赛、“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引导市级以上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建立“诚信联盟”,把诚信建设从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向各行各业辐射延伸。三是继续推进“文明交通工程”活动。全市继续组织以“文明行路、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停车”为主题的文明交通工程活动,提高城市的管理服务水平。 2、以“三讲一树”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人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是大力加强志愿者工作。召开全市志愿者活动座谈会,进一步健全志愿者组织体系、规范志愿者行为、形成具有人员素质较高、有一定影响的各种形成的专业志愿者队伍。同时,加强农村、社区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探索具有常州特点的志愿有效活动方式。二是继续组织好“三讲一树”活动。以重大节假日、纪念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全市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加大市民文明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推动人们改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一是在全市选树一批时代典范。建立先进典型群体,使全市各行各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二是加大传媒对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开设专题、专栏、专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评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并重点办好社会公德一事一议栏目,组织媒体拍摄、播放公益广告,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思想道德电视公益广告大赛。三是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通过针贬社会时弊、抨击不良言行,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强化45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全面推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一是抓好学校德育工作责任体系建设。按照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责任,健全责任考核体系,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对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培训。组织好全市优秀班主任的评选表彰工作。二是搞好学校德育课建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育培养重点,在小学,突出行为规范教育;在中学,突出良好素质培养。结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成长报国”系列教育活动。三是继续推进蓝天计划的落实。加强部分原公办小学的改建工作,组织好民办流动儿童学校建设的指导监督工作。督查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等重点专项工作落实情况。 2、着力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一是推进“家长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继续组织好社区家长学校,举办系列培训班,培养家长学校建设骨干。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组织编写弘扬传统美德的系列德育读物。通过组织青少年“看百部优秀影片、读百部优秀图书、唱百首优秀歌曲”,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二是深化“学习型家庭”建设。通过倡导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举办学习型家庭“家教咨询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注重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建立学校与社区、家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联系制度,定期相互交流情况,共同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三是继续开展“三争”争当活动。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目标,通过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争当新世纪小能手、争当读书小博士”“三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结合寒暑假办好《名师面对面》电视专栏,继续开展“七彩的夏日”暑期未成年人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打造未成年人假期实践活动品牌。 3、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继续深入开展“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主题活动,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推进载体创新。一是加强社会教育阵地建设。继续搞好瞿秋白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常州中华恐龙园等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免费或半票开放,并继续做好组织学生担任义务讲解员,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的工作。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区办好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逐步形成一批融实践性、体验性于一体的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场所。二是发挥市图书馆等一批公益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积极组织各种专题读书活动和报告会,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在日报、晚报办好未成年人宣传教育专版,在电台、电视台加大未成年人教育节目的容量。三是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开展好“未成年人保护集中行动”,持之以恒地打击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类违法活动,取缔学校周边的游商浮贩和非法出版物经营窝点,搞好对营业性网吧的监督管理和专项整治。四是抓好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协调和考核。搞好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协调机制建设,坚持每季一次的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进展情况简报制度,做好对2005年度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验收工作,召开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 三、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召开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总结“十五”期间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部署新形势下文明村镇创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分类指导。 2、继续开展“三清一树”活动。以促进乡风文明为重点,以促进村(镇)容整洁为突破口,在全市推动农村清洁庭院、清洁河塘、清洁村镇,树立文明新风,引导广大农民逐步确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3、实施“1+1城乡文明共建工程”。 切实加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的工作力度,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与村镇结对共建,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采取切实措施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以“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弘扬乡村文明新风”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月活动。 4、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通过实施新一轮“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开展文明生态村、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科技示范户、文化中心户创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营造生气勃勃、富于创造、勇于进取的农村思想文化环境,进一步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活力和吸引力。 四、注重统筹发展与促进和谐,整体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1、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贯彻市委关于“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争早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要求,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的六个方面环境的要求,结合建立具有常州特色的包含关爱指数、诚信指数、人文指数在内的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完善督查考核制度,建立常态管理机制,提高整体创建水平。特别要针对一些我市距创建标准有较大差距的项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推进工作任务的落实。制定《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根据“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修订完善《常州市文明城区测评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测评方法,面向社会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多看日常工作,多考察常态指标,不搞突击检查,使文明城区创建活动更加科学规范。 2、继续深化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在全市广泛开展 “创文明社区,建和谐社会”活动,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继续以科教、法律、文体、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为有效载体,以社区文化中心、市民文明学校为教育阵地,以文明楼道、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的争创评比工作为基础,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根据近郊和开发区乡镇农民居住情况变化的趋势,逐步做好文明村向文明社区的转化过渡工作,并形成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大力繁荣社区文化,通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使广大市民在余暇时间里,获得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组织社区优秀文艺节目参加第五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 3、深入推进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以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文明服务水平、塑造良好城市窗口形象为目标,在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组织社会信誉良好、工作基础扎实、创建成效明显的企业建立诚信联盟,打造诚信品牌,推进文明行业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公示制、“一门式”服务和强化社会服务热线联动体系建设,举办全市优质规范服务技能展演,促进行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进一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加大社会评议的比重,继续开展不定期行风建设暗访通报制度,把评议和暗访的情况作为文明创建和奖惩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旅游业进一步组织开展“树良好形象,当文明使者”活动,推动风景旅游区履行“诚行宣言”,强化导游队伍的文明服务素质建设,推动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地深入发展,努力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展示常州文明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4、拓展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加大民营企业创建文明单位的力度,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创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扩大民营企业文明单位的创建覆盖面,在规模大、基础好、创建工作扎实、社会认可度高的民营企业中选树一批文明单位标兵,更好地发挥其社会示范辐射效应。加强对各类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分类指导,不断优化创建结构,切实保证文明单位的创建质量。进一步加大考核调整力度,通过严格的考评,在数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注重质的提高,严把优胜劣汰关,促进整体创建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深化军民共建、企社共建、企企共建工作,搞好文明单位创建进社区活动。 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工作,及时发现和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丰富创新创建工作的内容。加强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办好各类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短期培训班,组织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参观交流活动。 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1月23日 主题词:精神文明建设 要点 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1月23日印 共印:200份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