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区清潭第四社区以《民情日记》为渠道,突显社区文明创建宗旨 |
发布日期:2008-05-15 |
近年来,钟楼区清潭第四社区以《民情日记》为渠道,围绕社区文明创建目标,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推进创建工作,大力开展“进居民门、知居民忧、解居民难”活动,社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良好氛围日渐呈现,文明创建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人心。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民情日记》记民需。2007年3月起,该社区针对工作千头万绪、琐碎难理的特点,建立了《民情日记》记录制度,每天由社区工作者将需要处理的社区事务记录下来,并作出处理承诺,做到有事必记、有求必应。同时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六必访”的要求,即楼长骨干必访、新迁户必访、民政对象必访、大病住院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必访、“两劳”释放人员必访,在必访中走近居民家中,关心居民的生活,为居民谋福利、办实事。 “流动工作站”知民忧。通过《民情日记》,社区干部们发现,由于社区的办公面积和活动用房面积小,居民办事不便;另外,有些居民特别是年轻居民很少到社区来,但他们有的事情又确实需要社区解决。去年9月起,他们将一辆三轮车改装成全市首个“社区流动工作站”。隔周五,工作站的服务三轮车就会准时出发,主动深入到居民之中宣传政策、法规、文件,重要的是更加,了解民情民意,解决民生问题。 “两老助一老”解民难。为了解决社区内老年人口较多,关怀帮助难以普遍开展、贴近精神的难题,社区工作者根据他们居住相邻、年龄相近、习惯相似的关系,把社区内各个年龄段老人密集这一特点转为工作优势,发动社区内老年人开展了银龄“两老助一老”活动,也就是两位身体健壮的老人帮助一位特殊老人(九十岁以上或是孤老、独居老人)。这样,助人者每日上门关心问候被助者,并帮助买菜及做一些简单的照料服务,如遇被助者生活或健康有问题,则及时报告社区以排忧解难。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