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力量之城——常州全民赈灾大行动纪实
发布日期:2008-05-28
    大地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突然袭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揪紧了全国人民的心,揪紧了常州人民的心。沧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从这一刻起,常州在全民赈灾捐款的同时,一场捐赠急需物资和作出人力支持的爱的接力,也全面展开。

    据市红十字会和市慈善总会的统计,截至5月26日11时,我市红十字会系统收到捐赠物资价值近5000万元;截至5月26日下午2时,我市民政局社会捐助工作中心、市慈善总会及分会共收到捐赠物资价值1553万元。并有消防、医疗急救、疾控防疫、供电、供水、公路、心理咨询……多路人马紧急奔赴灾区。

    一

    当四川大地震的第一震波传到中吴大地时,市委、市政府就发出第一指令:灾区需要什么,常州就支援什么!

    帐篷!药品!市领导迅速赶赴药品、帐篷等生产企业察看加班加点生产情况,明确要求保质保量保进度。

    5月12日,正在美国参加会议的常州侨裕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礼斌,从当地新闻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决定改变计划,连夜回国。13日早晨,他和总经理杨伟民就出现在车间里。当时,一批出口美国的度假帐篷和野营床正要启运,陈礼斌当即决定,暂缓出口,组织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改装成适合灾区使用的救灾帐篷和医疗急救床,由此带来的损失由侨裕承担。说干就干!侨裕动员全体员工,分成两班,日夜赶工,就连后勤人员也增补到了一线。添加围布、增设固定绳扣……14日清晨,一辆辆满载货品的货车驶出厂门,价值110万元的1000顶救灾帐篷、2000张医疗急救床作为我市首批捐赠救灾物资之一,紧急发往灾区。和侨裕一样,常州明和塑胶有限公司等,也在日夜生产,保质保量保进度,确保能为灾区群众安上一个临时的家。

    拯救生命的药品,同样是灾区最紧缺的物资。常州制药企业在第一时间就行动起来。江苏亚邦药业集团、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常州奥创集团、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康辉医疗器械公司……一个个医药企业开足马力,赶制灾区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集科研、开发、生产、营销于一身的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有着很强的实力,他们开发的新药在全国名列前茅。当他们第一时间得知四川大地震后,立即启动紧急程序,在捐赠药品的同时,从地震第二天起所有员工自愿加班加点,公司也在网上随时关注卫生部、四川省卫生厅抗震救灾办公室发布的药品目录,第一时间了解灾区急需药品。16日晚,四川省卫生厅公布第二批药品目录,四药公司生产的高效镇痛药芬太克赫然在列。21日凌晨5点多,他们又将第二批救援药品——15箱高效镇痛药芬太克贴剂空运至灾区。当天下午2点到达灾区,立即分发到医疗救助现场,派上了急用。这些天来,常州四药共捐款物600万元。为保证灾区人民用药,5月份他们决定增产1000万元镇痛、止血药,作为应急储备;并且实施对指定药品的滚动捐献。

    同样作为医药骨干企业的亚邦集团也在第一时间紧急行动。就在5月26日早晨,两辆满载着高级毛毯、防毒口罩、一次性注射器和头孢克肟胶囊、头孢羟胺苄胶囊、美洛昔康分散片、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等抗生素类药品价值600多万元的灾区急需物资,星夜兼程赶往重灾区绵阳。随车护送物资的集团办公室主任周苏云动情地说,“灾区人民正在受难,我们心里很难过,恨不得马上就把东西送过去,早日为抗震救灾发挥作用。”汶川地震发生后,亚邦集团已捐款捐药捐物共800万元。

    常州现代更是在第一时间想到了救灾急需,立即捐赠了19台工程机械,并且承担19名操作人员的费用。

    曾经经受过1979年溧阳地震的江苏华朋集团员工,对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更有锥心钻骨般的痛,那次地震也给溧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很大损失。这次一得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华朋集团立即捐出500万元款物。看着电视里四川山崩地裂的画面,集团总经理钱洪金眼睛湿润了,他说,这次汶川大地震给了我心灵的洗礼。1979年,溧阳地震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与援助,关心四川灾区更是每个溧阳人应尽的义务。再说,华朋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回报社会是华朋的责任!

    这样的企业家,常州还有很多很多。

    二

    四川汶川大地震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社会基础设施遭到重大破坏。市委、市政府立即决定根据省里要求派出消防官兵、医护人员和电力工程技术人员等,迅速赶赴灾区第一线。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我市派出的多路人马在随时都有余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险绝之地救人、修路、消杀、防疫、发电,解救了一个个生命。在艰苦的救灾过程中,他们饿了来不及啃口饼,渴了顾不上喝口水,只有一个信念:救人!5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发出了慰问电,同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常州的消防、医疗急救、疾控防疫、供电、供水、公路、心理咨询等多支队伍在灾区艰苦奋战,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

    一到灾区,常州消防官兵立即投入搜救行动。5月21日常州官兵接到指挥部命令,要火速抽调20人组成突击队,从北川赶往什邡增援。具体任务是23日一大早前往红白镇红松村一级电站执行搜救任务。而到红白镇,沿途多处山体滑坡成为拦路虎,好不容易队伍赶到这座在地震后一度成为深山中与世隔绝的小镇。而要深入其中到红松村水电站执行搜救,则更加危险。地震之后,红松村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交通、通讯等完全中断。水电站里有4名员工,地震之后就没见他们出来,因搜救任务重、山体陡峭危险,还没有搜救人员能够进得去。

    我市20人的突击队小心地沿着铁轨前进,遇到被阻断的地方,就爬山绕行。途中不时发生余震,脚底下的山体已经松动,每踩一步都有碎石往谷底滑落,一不小心就会摔落山崖。 (下转A6版)

    原本架在两山之间的高架铁路桥基本被毁,正在抢修铁路的中铁二局的工人用木板架了一道空中独木桥,“桥面”宽不过四五十厘米,长约四百米,站立在桥上,抬头往上,泥石流随时会滚落;往前,是被冲毁、坍塌的路面;往下,是深不可测的峡谷,只听到急水撞石的响声。

    经约2个半小时的艰苦跋涉,11点30分,突击队到达发电厂。发电厂的大坝被完全冲毁,宿舍遭泥石流覆盖仅剩下屋顶,一级电站离队员所在位置有约30米的落差,坡面呈60度。队员们抓着树木,摸着石头,下到坝上,在每一个角落展开搜救。

    抗震救灾,消杀防疫工作凸显。从5月16日起,常州疾控中心已经派出三批防疫专家和医生奔赴北川、德阳、什邡等地。在那里,常州疾控人冒着生命危险,每天步行背着30多公斤的喷雾器,对遗体、动物尸体和垃圾进行消杀,抓紧时间做流行病调查、疾病监控、环境卫生处理,帮助当地群众到山上寻找饮用水水源并检测。他们深入什邡市银华、红白、八角三个受灾最严重的镇进行工作。22日,由常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吉俊敏带队的第三批专家,一到什邡发现情况十分严重:有的村民因为没吃的,就找来一些动物尸体吃,有不少地方合格的饮用水也难以找到……面对面广量大的工作,仅靠专家们“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是远远不够的,当天下午他们就开展屡试不爽的“人民战争”,找到当地村主任、村民小组长,把他们组织起来,先行培训,进行健康教育,然后由他们再教村民如何消杀。

    在灾区,常州疾控人员的工作条件非常恶劣,每天,背着30多公斤的消毒药水,摸爬10多公里的路,面对的是垃圾、粪便、厕所;每天,闻着呛人的消毒剂、杀虫剂的味道,忍着恶臭和烈日蒸烤,汗水肆虐淌下却又无法擦拭;每天,小心提防着余震随时落下的重物,哪怕突然下大雨也不敢找地方躲雨,一天只能吃两顿方便面……但是,没有一个怕死的,更没有一个怕苦的。

    在北川、在什邡、在德阳……哪里最需要,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常州人的身影。常州的消防、医疗急救、疾控防疫、供电、供水、公路、心理咨询等救灾队伍,时时刻刻都在为抢救灾区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奉献着!

    三

    更多的常州人在行动。

    一群身体残疾的特殊人群也和全市人民一样,为灾区人民而痛而哭而热血沸腾。常州西湖茶叶公司总经理汪小龙一心想着如何来帮一帮这些兄弟姐妹。他的想法,得到另外三位残障人士周歧南、严春荣、李柯芝的积极响应,他们每人捐出25000元,于16日星夜兼程奔赴四川。路上食宿在汽车上,饿了吃点饼干、苹果,渴了喝点矿泉水。17日深夜他们赶到了成都,四川省民政厅的同志看到他们十分感动,民政厅负责同志拉着他们的手感动地说:“你们是全国第一批进入灾区献爱心的残疾人,感谢,感谢!”在经历了6级多的余震后,18日一早他们来到成都麦德龙超市,购买了500条棉被、2000条毛巾、500件汗衫和洗衣粉、药肥皂,立即装车。中午就在麦德龙超市打了一点饭菜充饥。下午2点,他们一路驱车来到都江堰救灾总指挥部的救灾物资接收点,一位从山区来的镇长已经等在那里,物资马上转驳到他们的车上。那位镇长说,山区昼夜温差大,晚上要盖被子的,你们的棉被来得正是时候,灾民们盖在身上是暖在心里啊!汪小龙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帮助这些必须面对残酷现实的灾区群众,他说,“身残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残。我们要做的是正视现实,身残志不残,自强不息!”回到常州后,他代表四位残障人士又决定追加捐赠,每人再捐5万元现金。

    爱心在跳动,热流在奔涌。“请将我的血送到汶川!”常州儿女不仅踊跃捐款捐物,更是伸出胳膊,献上自己的一腔热血。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物资,也是抗震救灾前线最急需的。灾区紧缺AB型血,我市市民纷纷涌向各采血点,撸起袖子,伸出胳膊:“请抽我的,请抽我的……”已经有过5次献血经历的卜秋静,13日上午向她的南大同学以及初中、高中同学发送了100多条短信,呼吁大家参与到抗灾献血者的队伍中去。在她的倡议下,半天功夫就有11位同学献出了2000余毫升的鲜血。

    “请将我的血送到汶川!”还是在这天上午,市民徐文霞和她的朋友耿红强烈要求献血。她俩说,“我们没有更多的办法去帮灾区的兄弟姐妹,只能请求将我们的血送到汶川……”泰富百货老总号召员工献出自己的热血,红十字中心血站的同志赶到“泰富”,为300多位员工验了血型、做了登记。同样在行动的还有“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在献血屋前、采血车上,到处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有的全单位的都来了,也有夫妻结伴前来的,还有全家齐上阵的,更有从乡下打的赶来的。在13日以后的四五天里,就登记了5000多名献血志愿者。在中国人群中,Rh阴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一到二,属稀有血型,血站还建立了Rh阴性血源队伍,以备不时之需。

    每一个企业都闪烁着仁爱的光芒,每一位市民都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帐篷、被服、衣服、药品、医疗器械、装载机、挖掘机、行军床、消杀药品……浩浩荡荡,源源不断,送往灾区。常州,每天都在上演着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一位年轻的妈妈从电视里看到灾区的孩子正在遭罪,立即买了米粉和奶粉送到我市的捐赠点。她说,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我最看不得孩子受委屈,虽然送的东西不多,但这是一个妈妈的心意;25日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妈,颤颤巍巍地捧着一条羊毛毯走进红十字会办公室,她喘着气说,请你们一定送到灾区去给那里的同胞挡风御寒;天宁区北环南村幼儿园200多位小朋友用幼稚的童音喊出了“少买一件玩具,少吃一包零食”的口号,和家长在捐了5000多元钱后,意犹未尽,又捐了一批衣服。

    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马绿萍动情地说,我们每天都沉浸在常州人民献我爱心,救我同胞的巨大暖流中。

    常州,一座爱心之城,一座慈善之城,一座力量之城!

    本报记者 周逸敏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