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创建文明城市呈现6大特点 |
发布日期:2008-07-29 |
2006年8月,市第十次党代会把“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确定为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的“五大建设”目标之一,创建实践3年来工作推进如何?26日至28日,由省卫生厅副厅长陈华带领的省测评组来常,检查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情况。27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向省检查组汇报工作。市领导邹宏国、俞志平、陆洪生、居丽琴、朱晓敏、赵敖祥和市委宣传部代部长徐缨出席会议。
3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一项“龙头工程”,始终坚持以创建促发展、促提高、促繁荣,形成了文明创建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主要呈现6大特点。一是创建为民,倾力打造实力之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保障惠及全民。二是攻坚克难,倾力打造宜居之城。近年来,常州大力实施公园免费、公交优先、环境整治、公厕改造、菜场改造等民生工程,让市民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丰富内涵,倾力打造人文之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深入,公民科学素养全国领先,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学习型城市建设创出特色。四是铁腕治污,倾力打造生态之城。我市既重“国标”,更重“民标”,对照建设国家生态市的27项指标体系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小康要求,城乡环保全民参与,污泥发电成为国家示范工程。五是众志成城,倾力打造慈善之城。2005年底,常州市慈善总会成立,在全国首创“企业留本冠名基金”的捐助模式,截至2007年全市慈善基金总量已超12亿元,广泛开展助医、助学、助老、助孤、助残、助灾等“六助”救助活动;抗震救灾展现大爱精神,截至5月底,全市人民共为灾区募集款物4.7亿元,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占全国捐款额的1%;22万市民长年坚持志愿服务。六是激发活力,倾力打造创业之城。“勇创业”成为城市精神内核,精心打造全国最大“银领摇篮”——常州科教城,积极搭设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企业关爱有加。 总结3年多来的创建实践,我市深切体会到建设文明城市,必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成为全体人民的普遍愿景,才能在全局工作中有为有位;必须立足于时代发展前沿,高标准谋划推进,才能切实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必须打破突击应付的固有模式,一以贯之着眼长效,才能推动工作不断跨越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提高人、发展人、一切为了人的宗旨,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才能形成全民共建的生动局面;必须牢牢把握人与社会进步的规律,在继承发扬中不断进取创新,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在常期间,省测评组采取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6种方式,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 (闻铭 谢韵)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