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创建文明城市重在长效 拉网过筛巡查扎实整改
发布日期:2009-07-16

     5月下旬,市文明办委托市城调队按照“从严、从高、从真”的要求,对五个城区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了前期测评。测评显示:总体情况尚好,薄弱环节明显;城区间差距较大、发展不够平衡。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市民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情况分析会上获悉的。

    市委副书记邹宏国在会上讲话,并提出有关要求。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主持会议。

    调查显示,广大市民对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以“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各项好的做法和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

    一是社会公益行动开展积极有效。广大市民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较大提升,能积极参与慈善、捐助和社会志愿活动,市民对当前我市公益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有效性满意率较高。市民比以前更加积极参与慈善、捐款活动的满意率为87.4%;志愿者行动愈来愈推进社会进步的满意率达87.0%;见义勇为行为得到社会广泛支持的满意度为78.4%。

    二是城市公共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背街小巷整治、水环境整治污水截流工程等的全面启动,特别是长效综合管理实施以来,广大市民受益匪浅,虽然目前正在进行市政工程改造,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但市民对城市公共环境基本满意。

    三是居民交通出行得到有效改善。城市道路状况不断改善,居民文明出行意识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公交线路”这一项中,市民基本都能自觉遵守上、下车秩序、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友善对待外来人员,热情回答询问情况,五个区都得了满分。

    四是城市安全稳定基本满意。广大市民普遍认为我市较为安全稳定。在随机抽样调查的500个居民中,有366人认为,我市居住生活环境“安全稳定”。

    但调查同时也暴露出我市公共文明一些领域中的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部分市民公共卫生意识比较淡薄,卫生保洁有待进一步改进;网吧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市民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交通出行秩序有待进一步改观;空气、水环境有待进一步治理等方面。

    为切实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邹宏国在会上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全民发动,迅速行动。今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第一年,我们一方面要认真面对三年一度的集中测评,更要抓好文明城市的常态建设,扎扎实实地做好日常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二是找准问题,扎实整改。各地区、部门要对本辖区、本系统的创建任务进行拉网过筛式的巡查,认真找出各自问题的原因和症结,制定出整改的举措,尤其要重点突出公共环境保洁、交通秩序、网吧、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实施常态管理。三是完善机制,重在长效。要坚持“以创促建、重在建设,注重长效、惠及百姓”的原则,以测评为抓手,全面落实文明城市创建的长效管理机制,细化“公民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建立测评责任机制,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定期点评通报制度,促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为2011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闻铭 戴斌玉 顾生庚)

#p#

关于公共文明指数

    根据中央文明办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今年起,每年将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采取不打招呼暗访的形式,对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进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并将每年的测评结果作为最终全国文明城市命名依据。

  那么,市民公共文明指数究竟是如何测出来的?   

  为什么要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

  公共文明指数,是描述市民文明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市民文明素质发展水平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工具。目的在于查找和解决市民公共文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公共文明程度,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较为全面、客观的评判标准与决策依据。   

  市民公共文明指数测什么?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以城市建成区为调查范围。其指标项目主要是选取了2008年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今年新增“社会安全环境”、“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两大环境中涉及市民文明行为方面的一些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公共环境、公共秩序、人际交往、公益行动和今年中央文明委在全国统一部署开展的“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社会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   

  市民公共文明指数如何测?

  整个测评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实地考察、入户问卷调查和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部分采用到实地考察点进行观察、问询、模拟、记录等方法收集资料;入户调查部分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收集数据。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均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的随机抽样和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抽样测评。

  总分为100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分别占60分、40分。其中,问卷调查部分共有“公共场所道德”、“生活环境”、“交通行为”、“公益活动”、“精神面貌”、“人际互助”、“安全稳定”七个计分大类,权重依次为:10、12、6、9、8、6、9;实地考察部分共有“公共场所道德”、“交通行为”、“人际互助”、“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五个计分大类,权重依次为10、8、8、14。(闻铭 戴斌玉 顾生庚)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