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为媒促和谐,共建邻里一家亲 |
发布日期:2010-04-13 |
近年来,溧阳经济开发区、溧城镇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文明创建总目标,以社区邻里节活动为抓手,以融洽邻里关系、增进邻里感情、提升社区建设、提高市民素养为宗旨,不断摸索创新,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社区邻里节。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和谐为主题、以传统文化为支撑、以邻里关系为纽带、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文明建设新模式。多年来,活动在新闻媒体上报道100余次,参与人数达10000余人,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精心设计活动,扩大居民参与。 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营造和谐的社区,居民群众的和谐是社区和谐的核心内容。在三届社区邻里节中,我们精心设计,力求突破。内容年年有变化,组织形式年年求创新,但始终将“和”作为活动的主题,牢牢把握“人人和睦、家家互助、社区和谐”这一主题。在首届邻里节中,我们围绕“倡导邻里亲情,共育和谐家园”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第二届邻里节我们将邻里亲、邻里情、邻里乐、邻里学、邻里颂五个元素融入到活动中去;第三届邻里节我们在“和睦在邻里、温馨千万家”的主题下,采取串邻里门、帮邻里忙、与邻里乐、促邻里和、颂邻里情五种方式将活动推进。邻里送温暖、趣味运动会、邻里见面会、邻里征文赛等一个个别出心裁的活动,将居民们的参与热情拉动了起来,在活动中贴近了距离,消除了隔阂,融洽了关系。 二、抓好品牌创建,扩大辐射示范 树立品牌,扩大影响,拓宽辐射是提升我们社区邻里节活动的重要战略手段。从品牌的确定 ,品牌的培养,到品牌的树立 无不体现着活动的创造力和号召力,并通过品牌的力量凝聚和团结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和谐社区的建设中来。一是爱心品牌育亲情。在活动中突出了互帮互助、奉献爱心的活动内容。关注社区弱势群体,关注社区老年群体,关注社区贫困家庭。逐步的形成以清溪路社区为主的“爱心钟点工、爱心门铃、爱心作坊、爱心银行、爱心库”等系列爱心品牌。在邻里之间掀起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关爱之心。二是欢乐品牌添和谐。邻里间从相识到相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着眼于建立邻里欢乐和谐关系,策划幽默、诙谐、有趣的活动项目,搭建欢乐戏曲大舞台,健身广场,组织剪纸、书画、音乐、根雕等才艺展示活动,既为居民的生活增添了欢乐,又在欢乐的互动中增强居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北郊社区的“七彩阳光”激情广场、居民欢乐运动会、欢乐大舞台都引导着居民在活动中体现着生活的乐趣。三是文化品牌求归属。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塑造社区的文化,引导居民对社区产生归属感,用特有的社区文化来引导居民的荣誉感与依赖感。濑江社区将区徽区歌的征集放在了邻里节活动中,在引导居民参与的过程中,享受智慧的成果,并组织居民“唱响区歌,邻里同乐”。四是网络品牌促交流。居民在社区中的交流是促进社区和谐的有效载体,我们通过发放邻里联系卡,开展周末敲门日活动,组织社区“百家宴”,在社区开展同唱红色歌曲邻里唱等活动,搭建交流的网络组织使邻里之间由相疏到相识,由相知到相亲,增进了居民友谊。燕山新村和锦汇社区用邻里见面会的形式签定的邻里公约,更是为居民“化恩怨、解忧愁、叙亲请”开辟了直接的通道。同时我们积极开设社区网站,开通社区QQ群、社区飞信将居民的交流延伸到网络的空间中来,更广泛、快捷的与居民联系在了一起。北门社区的“幸福家园”飞信平台,多年来一直通过网络的渠道传达对居民的关心,关注居民间的需求,探讨社区中的发展。燕山南苑的“绿苑风情”网站已经成为居民每天交流谈心的必去之所。 三、全面进行宣传,扩大活动影响 我们一直坚持好的活动只有通过不断的传播、放大,才会发挥他的引领作用,同时从而进一步促进它的成长。一是依托媒体打好阵地宣传。我们牢牢的把握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国家社杂志、常州日报、溧阳时报、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宣传作用,将我们的品牌活动推广出去。同时利用社区网站、飞信平台等网络资源扩大对内宣传力度,提升居民认同感。二是深化内容做好活动宣传。我们在除了在宣传的范围和次数上力求突破的同时,还注重在宣传的深度上有突破,在将邻里节品牌的内容、形式做好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我们以节为媒,共叙亲情的本质。 四、加强考核督查,扩大推广力度 为了使邻里节活动开展的更深入,更有效。区镇街道办事处全力做好督促工作,确保每年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一是制定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每年都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次数、活动的宣传量化到每个指标,进行考评,并将它的考核直接纳入到年终综合考核中来。二是完善一套跟踪制度。街办每位工作人员都要确定定点的社区,建立挂钩联系制度,从活动方案的制定,到活动的开展,到活动总结的上报,都一一进行督查和指导。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