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天宁区残联工作记事:让阳光照亮边缘
发布日期:2011-05-13

  “即使人类文明的脚步跨入了21世纪,多数人仍把残疾人视为边缘性群体。当一般人都在考虑如何改善生活的时候,多数残疾人还在考虑如何独自生存。”天宁区残联理事长周堰对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感慨不已。他履职残联之后,心里就深深埋下两块基石:一部法,一种关怀。他说残联的全部努力,就是要依照《残疾人保障法》,来推动社会对残疾人的人道主义关怀,让文明正义的阳光照亮边缘性群体,使残疾人有尊严的活着。

  为了这缕阳光,天宁残联紧紧抓住残疾人的生活、就业、康复、文化四条主线,全面执行各项为改变和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制度和措施,为残疾人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生存·生活

  相对正常人来说,多数残疾人由于肢残、智残,失去一定的劳动能力,难以就业,就多了一道如何生存的问题。

  家住青龙的曹建清因车祸瘫痪,不能自理,生存和生活两大难题同时降临。区残联和街道人员了解情况后,为曹建清做了三件事。一是将低保送上门,二是在他家安装了座便器扶手和浴室安全扶手,三是安排了一位家政服务人员,基本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实施低保政策和“无障碍进家庭服务”、“居家安养送时服务”是天宁残联保障残疾人生存生活的三大举措。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做到了应保尽保。同时,不断提高助残金发放标准,加大了助学补助力度,发放重残生活救助。“十一五”期间,共发放助残金475万元,惠及1350多名贫困残疾人;有454名符合救助条件的重度残疾人享受到了每月390元的重残生活救助;为5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安装了无障碍设施。建立了5个安养、托养机构,为140名有需求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了安养、托养服务。

  就业·创业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参与社会的基础。当今社会,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题,何况残疾人?但天宁残联另辟蹊径,在全市率先启动了“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开展高科技培训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和创业。钱雨清就是高科技培训的受益者之一,他通过这个项目的培训在丽华快餐公司谋取到内勤助理的工作。而具有美术功底的视力残疾人管红成为了麦得龙超市的一名美工设计师。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十一五”期间,区残联投入了200多万元,为残疾人开展了插花、物管、小家电维修、足疗、汽车美容等各类职业培训38期,参加培训的残疾人达888人次,有763人次通过培训得到了就业安置或走上了自食其力之路。

  视力残疾人小毛有着一手推拿技术,顺利地拿到了推拿医士证书。她打算开一间推拿所。对于有着创业愿望并且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小毛,区残联给予了积极支持,提供了3000元的创业扶持费,帮助联系门面,同时还请专业人士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小毛如愿以偿地办起了“毛毛推拿所”。2002年12月,小毛作为常州地区的唯一代表赴北京参加了中国残联主办的电脑有声软件操作培训,2003年被评为常州市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

  在全区,像小毛这样的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已有38家。而通过培训上岗就业的残疾人就业率已达到87%。

  康复·康乐

  对于残疾人来说,康复是一个基本需求,康乐则是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为了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实现残疾人的康乐生活,在区委、区政府的的关心下,早在2007年5月,天宁区康苑康复服务中心正式落成,成为全省首家县(区)级标准化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心总投资880万元,面积1800平方米,按智能化要求设置,设有13个部室、40余张床位,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托养和康复服务。去年底,投资1500多万、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天宁区残疾人服务中心又投入使用,这个具有康复训练、就业培训、庇护安养、辅助器具展示、文体活动等多种功能的服务中心将成为全区残疾人的温馨家园。

  建立农疗康复站是天宁残联又一康复举措。2006年10月,依托市蔬菜研究所的蔬菜苗木。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