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润泽心灵 |
发布日期:2010-06-10 |
每个星期五,在常州市龙虎塘中心小学的课堂里,总会传出抑扬顿挫的诗词吟诵声,这是学校每周一次的全校集体吟诵课程。对吟诵已颇有些掌握的小学生们,摇头晃脑,和老师一起唱和,琅琅的诵读声飘出教室,许多从学校旁边走过的村民也常常能听得很清楚。让大家感到亲切的是,诗词的诵读声虽然抑扬顿挫,却是地道的常州方言。一些读过私塾的老年村民说,孩子们的诵读让他们想起自己的童年,正是在那抑扬顿挫的诗词诵读里,让自己记住了不少受用终身的道理。如今自己虽然垂垂老矣,但听到学堂里声声吟诵重又响起,都很为自己的孙辈恰逢盛世,能够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而欣喜。
其实,龙虎塘中心小学只是常州市诸多开展传统诗词诵读活动学校中的一所。近年来,常州市依托全市中小学校,在未成年人中大力倡导开展了"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系列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取得良好成效,传统诗文诵读已然成为该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 传承经典,是专业、是热情、更是深切的期盼 在龙虎塘中心小学,78岁的退休音乐教师、"常州吟诵"研究专家秦德祥每个星期都会来到这里,向孩子们传授他的"常州吟诵"课程。"吟诵",形成于1000多年前诗赋最为兴盛的唐代,作为中华吟诵的重要分支,"常州吟诵"的代表人物有赵元任、周有光和屠岸等。作为常州人的我国现代语言学奠基者、著名音乐家赵元任,本身就是"常州吟诵"的定名者。他在美国录下常州吟诗的音调,发表相关专论和《常州吟诗的乐调17例》,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使得"常州吟诵"闻名国内外。2008年,"常州吟诵"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吟诵"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采用常州方言,常州方言的声调体系与中古汉语声调体系颇为接近,较好地保持了古典诗词原有的音韵美感;二是人各有调,每个人的吟诵风格可以不同,根据古诗文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其声调也不尽相同。目前,常州的古诗文吟诵专家有钱璱之、羊淇、邹醒国、张剑儒、恽正平、羊汉、何兆年等,对于这些从小上私塾的老先生们来说,吟诵是他们最为熟悉的形式。近几年,这些老专家们把全身心投入到对古诗文吟诵特别是"常州吟诵"的收集、整理和推广工作中去。给孩子们上"吟诵"课的秦德祥老师,是"常州吟诵"的收集整理者和主要传承人,他历经20年踏遍全国寻访常州籍文化老人,挖掘出一大批"常州吟诵"原始声像资料。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到获得"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称号的龙虎塘中心小学以及常州市第一中学、常州市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进行吟诵教学或举办吟诵专题讲座。钱璱之、羊淇、羊汉等老专家,或是在社区,或是到诗社,采用各种形式向孩子们传授诗词诵读。他们老骥伏枥,充满激情,最期盼的,就是诸如"常州吟诵"之类的经典文化形式都能传承下去,让这些能让人入耳又入心的经典润泽更多成长中的心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爱上诵读,是学习、是品味、更是人格的升华 学校以普通话传授诗词诵读已经几十年,学生们一般也习惯以普通话诵读诗词,并且事实上用普通话诵读也一样能让孩子们很好地从诗词中汲取道德和哲理。但让钱璱之、秦德祥等老先生们欣慰的是,孩子们对"常州诵读"的兴趣远远出乎他们的意料。小学生盛鑫曙说:"常州吟诵和传统的普通话朗诵相比,我更喜欢常州吟诵,看着老先生在讲台上摇头晃脑的吟诵,听着同学们咿咿呀呀的学唱,似乎感受到了古时候的私塾,特别有意思。我虽然是常州本地人,但常州方言讲得并不很标准,学习常州吟诵还可以给我的方言正正音呢!"另一位胡优优同学说:"我是一个外地学生,班级里前一阶段开展了一次寻找常州方言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上去汇报时都用的方言,我一句话也听不懂。通过参加常州吟诵活动,发现我比以前对常州又多了一份了解,常州真是一个挺有历史和情韵的地方,我爱我的第二故乡!" 不少同学还说,诵读后的诗词让人总觉得那诵读声始终在耳边回荡,有时做梦都会做到自己摇头晃脑读诗文,平时碰到人和事也常常能想起诗词中的语句。譬如看到妈妈处处照顾自己很辛劳,立马就想起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然后对妈妈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示长大后要孝敬长辈。还有同学在公园里玩,看到垂杨柳,就会吟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会主动去劝导那些随意采摘的人。在学过一些古文的诵读后,同学之间还常常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来表达情意,表示要更好地团结友爱。看到同学们对古诗文诵读兴趣浓厚,而且学习、品味之余,还带来人格的升华,老师们都非常高兴。也正因为此,常州市更多的学校愿意把"常州吟诵"作为一种新尝试,和传统普通话诵读一起,作为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目前,龙虎塘中心小学已经把"常州吟诵"编入了"校本课程",学校也以"古诗文诵读"特色教育获得了"江苏省诗教先进单位"、"中国楹联教育基地"、"中华经典诗文吟诵实验学校"等各种荣誉。而常州怀德苑小学、中山路小学、冠英小学、觅渡桥小学、第一中学等众多学校,在多年开展古诗文普通话诵读教学的基础上,也计划将"常州吟诵"开发为"校本课程",从而让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延续下去,并且和普通话古诗文诵读一起,更好地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带来人格上的升华。 发扬光大,是职责、是服务、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近几年,随着古诗文诵读特别是"常州吟诵"传承工作的不断深入,常州市对如何推广古诗文诵读这一"文明新载体"的思路愈加明晰:首先,选编吟诵教材。正在选编的《道德讲堂--吟诵篇》一书,按照"养成"、"美德"、"情谊"、"爱国"、"感怀"、"陶冶"等主题,选录了50篇经典古诗文并用国际音标标注,同时谱成曲便于诵读教学。这一教材不仅将进入课堂,还将进入社区,成为未成年人在学校包括假期里的读物;其二,扩大诵读影响。全市性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今后将成为常态。2009年常州市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历时半年有余,共组织了51场预赛,吸引了近5000师生参加,在全市大中小学校校园中掀起了经典诗文诵读的高潮;第三,致力基地建设。在全市大力推广"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的创建。除了龙虎塘中心小学已经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全校性古诗文诵读活动外,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觅渡桥小学、江苏省常州中学、第一中学等许多学校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也有声有色,创建"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的基础较为扎实。常州市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全市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的创建考核标准。此外,还把"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列入新一轮《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并且在筹建中的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有关必修课程中,加入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常州吟诵"作为重点内容被列入课程。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有其独特魅力和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常州市社会各界也纷纷行动起来,加入传承、创新、推广的行列。以常州市诗词协会、常州舣舟诗社为基干,市有关部委办局、高校今后都将作为责任主体,承担起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特别是"常州吟诵"传承保护、学术交流和推广的重任。主要媒体也专门设置专题栏目,对古诗文诵读进行宣传推广和知识普及。在刚刚更名后的"常州大学"校园内,一个非物质文化展示馆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常州吟诵"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展示馆的重点介绍项目。展示馆以图片、文字、实物、音像相结合的形式介绍这个项目,每天都会吸引许多学生和感兴趣的市民驻足。14位在南京师范大学和常州工学院等高校就读的常州籍大学生目前还自发组成了"吴韵悠悠"吟诵传承推广团体,准备在诗文吟诵专家的指导下,在常州地区进一步推广诗文诵读,让常州有更多的人特别是更多的青少年能爱上吟诵,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中华的优秀传统和美德。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