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义工”:让传统文化影响受众 |
发布日期:2010-10-27 |
古小姐侃侃而谈,“我是从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中得到力量而使我完全改观的。”她在文亨社区小巷讲坛上的一席话一下子就拉住了居民们的耳朵。古小姐原来在我市一家剧团工作,她的姑娘时代是在叛逆中度过的。整天在外面疯玩,舞厅、酒吧是她的“主战场”,父母看着她在“嬉皮”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痛心疾首,可是她的喉咙比二老还要大:“不要你们管!现在谁不玩?谁不玩,谁就是时代的落伍者!”成家后,对公婆的态度更是蛮横无理。后来,一位朋友把她带去听了一堂《弟子规》的传统文化课,没想到这却如一记响雷,把她震醒。从此她判若两人,跪在父母面前痛哭流涕,痛改前非。自己也成了宣传传统文化的“行者”。
陈丽华是这一群“行者”中的“新闻发言人”。她有一间工作室,走进她的世界,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精心布置的孔孟画像和德育名言和图文并茂的二十四孝挂图,再加上满屋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十来平方米的房间被摆设得温馨而又充满了书香气息。 “我们并非学者,我们是行者。” 这里的“我们”就是一群面向群众以义务宣传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并且身体力行的道德“义工”。在这支义工队伍里,专职的就有四五人,而义工总数有近三十人,并且这个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之中。在这个团队中,有企业老总,有钟点工,有退休老人,有演员……而在专职义工中,有刚刚以双学士身份从大学毕业的小周,也有曾是高薪幼教老师的小兰,她们都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极度热爱中,毅然投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的。他们发书发碟,向大家宣传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买书买碟的钱都是大家凑“分子”凑的,我100元,你100元,这次我出,下次你出。 陈丽华是他们的领头人,而她走进这个队伍与她自己经历的人和事有极大关系。她是家中长女,为人处事独立刚强,长期在广东做生意,把一家装饰材料公司打理得风生水起。她一惯“女强人”作派,回到家中依然是这种风格,“饭烧好了没有?今天的菜怎么烧成这样?”她觉得自己在外面打拼很不容易,这个家全靠她,所以回到家里天经地义地享有这样的特权,但她不知道这种盛气凌人的话语,长久以来已经伤害了亲人的心,她用坚硬的外壳把自己武装得严严实实,严实到将自己身为女性所特有的温柔和体贴都给隐藏了到了内心的最深处。终于有一天,她发现丈夫另觅温情,决然地离她而去。她赢得了事业却在婚姻围城里输得一败涂地。 在内心最无助,人最颓靡的时候,一位朋友给了她一本《弟子规》。她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体味着老祖宗所留下的穿越了时光的人生哲理。她反思着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觉得无地自容。“我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看到这些书呢?”从此她对这些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爱不释手,“一发不可收拾”,她的心胸开阔起来,心中郁结许久的结也解开了。她幡然悔悟,跪在脸上皱纹沟壑纵横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妈妈面前,“以前都是我错了,从今往后我一定好好待你老人家。”就这样,她走上了一心学习热心推广传统文化的道路。因为自己从《弟子规》中受益良多,回到常州之后,她在亲朋好友圈中极力提倡学习这本书。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了也在宣传《弟子规》的杨某,陈丽华联系上她之后,一起开始了义务宣传传统文化的漫漫征程。 “我们不是学者,我们是行者,只要别人对我们有信心,就会对传统文化有信心。”他们如是说,也如是做。 每个星期天都是他们讲课的日子,找不到固定的教室,就采用流动教学的方式。迄今为止,道德义工们已经跑过了包括朗诗社区,文亨社区,荷花池公寓在内的多个社区。周四周五陈丽华先找好上课的地点,周五晚上再用短信通知大家。尽管没有一个固定的上课地点,听课的人却越来越多,从一开始时的二十来个发展到最多时有一百来号人挤在一个小小的活动室里。从年初开课至今,已有超过上千人次来听过了课。还有人甚至成了她们的忠实粉丝,场场必到。 看到现在传统文化讲堂如此之火爆,您很难想像义工们开始进行免费教学时所遭遇到的种种挫折。今年1月份,他们在局前街租了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屋子,播放介绍传统文化的碟片,发放在网上订购的德育书籍。然而由于受众范围局限,大家的努力收效不明显。 今年春节之后,他们总结了经验,决定走出去轮流在各个社区的活动中心办讲座。从《弟子规》到《孝经》,一本本儒学经典被义工娓娓道来,中国的传统文化被他们演绎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学习完传统文化之后,义工们还会引导大家将刚刚学到的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讲讲自己的感受或是身边相关的小故事。这也是他们传授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保证传统文化精髓内涵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创新阐释,使其贴近生活,贴近大众。 他们的讲课形式也多种多样,不仅有阅读儒家经典和观看教学视频,更有一些歌舞表演。义工们特地向南京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居美馨老师求教,居老师帮助编排的《跪羊图》、《生命之河》、《说好话,存好心》(儿童表演)等节目一经表演便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几个专职义工现在每天上班后读一遍《弟子规》,下班前再温习一遍,一条一条的感悟其中的道理,“只有自己学懂悟透了,我们才可以去教别人、帮助别人。” “养十个女儿都比不上这一个媳妇儿!” 杨某是队伍的主创者之一同时也是队伍中的主力队员,曾是常州某大酒店部门经理,因为事业比较成功而自视甚高,对丈夫和公婆的态度不是很好。尽管丈夫对她百般迁就,但她却根本不当回事,渐渐丈夫无法释怀,对她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两人难以达成共识,也不能互相包容、理解,都发了狠:“离婚!”很快他们办了离婚手续。自从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懂得了与丈夫互相谅解,夫妻关系好转,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夫妻俩已经准备近期选个好日子复婚。对公婆的态度也大为改观,公公婆婆不禁大为感叹:“养十个女儿都比不上这一个媳妇!” 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儿,由于平时父母的娇惯宠爱,比较任性散漫。他的母亲来听过一次课后,恳求老师想想办法救救自己的儿子。刚开始的时候,小伙子需要大家哄着骗着甚至要答应给他买肯德基吃才肯来上课,可在上了没几节之后,他渐渐改变了,下课回家后向母亲跪下忏悔祈求原谅,而且还主动要求和母亲一块儿去上课。平时坚强的母亲面对眼前的儿子不禁热泪盈眶。 一位热心交警,平时就已经非常乐于助人且不求回报,但在听过老师们讲课之后说:“原先自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接触到传统文化之后才发现自己并没有体悟到帮助人的真正内涵,发现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许多人在此之前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弟子规》、《孝经》,然而在学习了这些传统文化经典后十分感慨:“如果自己从小就开始学习这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天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个人的成长也会更完善,人生之路或许完全改变。” “只要黄T恤一上身,立马干劲十足。” 在经历了年初的讲课受挫到年后的场场火爆后,传统文化讲学已经有了自己的口碑和群众基础,于是他们下一步打算就是成立一个读书会,让大家来主动报名学习传统文化。他们还希望能在我市近期举办的道德讲堂上有一席之地,加入到宣讲活动中去。也有人对他们的举动并不理解,去找一些单位联络,愿意免费给职工们讲《弟子规》,讲传统文化,有的企业老板眼睛一翻满腹狐疑,“是不是想来打我什么主意?”甚至有时家人也不太理解他们:“你们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脑子是不是进水了?”他们听到这些话语,心里也觉得委屈,但是只要想到能对纯洁社会起点作用,又干劲十足了。“不管有多少人不理解,我们还是会继续坚持下去。更何况现在支持我们行动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这些都表现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乃至渴望!”? “知道我们是免费义务教学传统文化,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多的出些力。出版社卖给我们书打的都是最多的折扣;为了办儒子星社我们在星都大厦租了一间教室,房东看到我们是在义务教授传统文化,决定不收取我们房租……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们非常感动,这也是让我们坚定把讲学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 这些道德义工的一切言行好像都包裹在传统道德下,告别时,屋里所有人包括老师的小女儿都站起来行送别礼,鞠躬90度送别我们。我们走好远时,还能看到他们弯腰鞠躬的身影。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