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大学毕业2年,就获得投资1000万 |
发布日期:2011-09-26 |
常州轻院毕业生李加贵的从淮安农村中学考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模具和营销4年制双专业,李加贵的心里很清楚,路就在眼前,关键是自己怎么走。这,只是6年前的事。 现在,当他坐在常州汇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时,他已经是这家投资1000万元的贵金属交易市场常州公司的掌门人;他同时还拥有一家400多平方米的快餐店,并负责大学城两个高校学生宿舍的纯净水业务。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去年毕业前,李加贵就已经在湖塘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开上了私家车…… 父亲的一跤,跌在了他的心头 记者面前的李加贵,戴着一副半框眼镜,白衣黑裤显得很干练。“喝不喝得惯红茶?”一开口,你就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其实,李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2005年,他考上了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这是当年家里最值得高兴的事,父母希望他通过大学的学习能出人头地。 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李加贵一直在从事粮食收购的父亲身边帮忙,40几度的高温天里,肩扛百来斤重的粮袋,让他第一次尝到了赚钱的艰辛。就在那个夏天,父亲在搬运粮食时受力不均,单膝跪地,导致膝盖粉碎性骨折,至今还打着钢钉。李加贵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干一番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里减轻生活负担,让父母不再如此劳累。 进入校园后,他开始做兼职:洗过盘子,当过服务员,发过传单。尽管都是一些体力活,收入也只有几块钱一小时,但对于大一时的李加贵来说,能赚钱替家里分担,就很知足了。 第一桶金:300块钱 大一新生军训结束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准备10本练习本。“当时我算了下,我们学校有将近2000个新生,都要买练习本,我能不能帮他们代购呢?”于是,李加贵叫上几个同学,开始挨个宿舍上门登记,统计后发现需要的练习本数量大概在1.8万本左右。 “我又算了一下,这个数量应该有赚。”李加贵跑了几个文体用品批发商店,了解了练习本批发价,作了比较后,他决定从湖塘一家大型文体用品商店进货,相对来说运费成本也比较低。而这家大型文体用品商店的老板,也成为日后对他进行风投的出资人。 终于,李加贵以每本8分钱的利润批发了1.8万本练习本,全部卖了出去。“虽然平均下来每人只分到300块钱,但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很有意义。”李加贵笑着说。因为这次“买卖”,他的执着、真诚,打动了文体用品商店的张总,张总后者渐渐关注这个“有头脑”、“肯吃苦”的大学生。 敏感+肯苦 赚到第一桶金后,李加贵在校期间的创业路越走越宽。他卖起了电话卡,组织学生旅游,组织返乡包车。 大一快结束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有同学从外面买了饮水机和桶装纯净水放在宿舍。“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有商机。”他算了下,如果在每个宿舍都放一台饮水机,同学们每天都喝纯净水,这是一个不小的市场。有了创业的想法,李加贵积极行动起来,他通过张总找到一家水厂谈合作,并成功说服水厂老板为他免费提供饮水机和水桶。大二新学期开始,轻工学院每个宿舍免费安装了一台饮水机,一共2080台;后来,在他的努力下,相邻的机电学院也安放了1543台饮水机。 “一桶水虽然只要几块钱,几千个宿舍加起来就是很大的量,慢慢的,开始赚钱了。”李加贵收获了创业的喜悦。 大三时,李加贵又有了在学校开设报亭的想法。为了把报亭开起来,他每天下课就跑到院长办公室门口守着,得到院长批准后,到各个部门办理手续足足花了4个月时间,凭着自己的坚持,终于把报亭开了起来。报亭开张后,因为经营品种多,每月盈利都在1万元左右。 大四时,李加贵在学校对面开了一家快餐店,专门面向学生和附近商务楼员工出售快餐,从120平方米的饭店做到了400平方米的规模。 张总投入1000万元 毕业后,在餐饮行业管理中,李加贵发现物价上涨严重挤压着公司的利润。“我就在想如何应对通胀,就在网上找到了这家总部在杭州的贵金属交易市场,当时是全国首家民营贵金属交易机构。”通过1个多月在浙江的考察,李加贵感觉心有余力不足,“门槛很高”。他再次找到张总,进行了一次长谈,说服张总拿出了1000万元风投资金。 如今,公司试营业才10多天,已经有了10多位客户,并正在考虑开设金坛、丹阳营业部。“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当初学校对我创业的支持和帮助。想法很重要,但坚持更重要,幸运的是这一路我都坚持下来了。”李加贵说,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我们一直在关注大学生创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施福新告诉记者,学校一贯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已经成立了14家校内创业实体,并有40多家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李加贵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