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推荐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的通知 | ||||||||||||||||||||||||
发布日期:2011-03-02 | ||||||||||||||||||||||||
各辖市(区)文明办,市各有关部门: 为扎实推进《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促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改进创新,市文明办决定,组织开展全市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时间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二、推荐范围 自2008年以来,各辖市(区)和市有关责任部门开展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活动。创新活动案例可以是一个地区、一个责任部门开展的活动;可以是人民团体、社会有关方面开展的活动;可以是一个学校、一个乡镇、社区(村)等单位开展的活动,也可以是基层干部群众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创新做法。 三、推荐办法 采取由下而上、逐级推荐的办法。先由各辖市(区)文明办和市各有关责任部门组织创新案例征集,然后确定向市文明办推荐的案例(各辖市区最多推荐6个,市各有关责任部门最多推荐3个),由市文明办进行初选,采取专家评审的办法评出优秀创新案例。 四、推荐步骤 1、自荐和评选推荐。各辖市(区)和各有关责任部门在征集辖区和所属单位创新案例的基础上,报送创新案例材料,填写《常州市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推荐表》,于 2、初选和专家评审。市文明办对各辖市(区)、各部门推荐的创新案例进行筛选,提出初选名单,并组织专家评审团评审,评出全市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创新案例。 3、确定和新闻宣传。由市文明委下发文件,确定获奖案例,汇编创新案例,并在适当时间召开会议,交流创新经验,推广创新成果,并组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创新经验成果。市文明办将从评选出的优秀的创新案例中择优向中央和省文明办推荐。 五、推荐条件 1、推荐案例要充分体现新时期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大;群众认可,孩子欢迎,效果显著。 2、推荐案例要符合“新”、“实”的标准。遵循未成年人认知规律;尊重未成年人主体地位;适应未成年人信息接受渠道的变化。主题突出,创意新颖;措施具体,特色鲜明;形式生动,真实感人。 3、推荐案例应是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在实践中见到明显成效,现在仍在进行的具有一定普及面,并具有良好发展态势和应用前景的活动。已被评为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的不再推荐。 4、推荐案例要一招一例,陈述清晰,文风朴实。创新案例材料要求2000字以内,案例简介500字以内。说明产生背景、主要做法、基本成效、推广普及、社会反响等情况。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征集推荐活动,是促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推进、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展示我市各有关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工作创新成果的大好舞台。各单位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收到实效。 2、精心组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应该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有效做法。各辖市(区)、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做好征集、推荐工作。推荐的案例要实事求是,把握标准,保证质量。创新案例征集推荐工作,由各辖市(区)文明办、市各职能部门扎口负责,统一报送市文明办。 3、加强宣传。各辖市(区)及各有关责任部门要抓住征集评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的有利契机,挖掘、总结、树立一批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典型进行宣传,推动工作落到基层、落到实处,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附:1、常州市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创新案例推荐表 2、创新案例材料式样 常州市文明办 2011年2月20日 附件1: 常州市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创新案例推荐表
附件2:创新案例材料式样 百名教师进社区 创意单位:**市**区委、区政府 活动范围:**市**区88个社区 产生背景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脱节,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市**区从2001年开始,从全区中小学校中选派了百名优秀教师下到各个社区居委会,担任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员,专职从事社区德育教育工作,把学校教育延伸到社区、家庭,为形成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主要做法 择优推荐,培训上岗。社区教师由全区各学校按照《任聘社区教师标准》进行推荐,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组织活动能力的优秀教师推荐上来,经过专门培训并审查合格后,签订“双向服务协议”,由区教育局统一选派上岗,社区教师在社区办公,工资待遇由原学校发放。 贴近实际,组织活动。受聘的社区教师结合自己下派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年工作规划和每月的活动计划。一是主动配合驻区学校,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社区教师与**中学共同策划在高一学生中组织了“当一天居委会主任”活动,把同学们分成五个组,分别对口负责民政、妇代、治保、计生、卫生等五项工作。在社区主任的指导下,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和工作安排,帮助下岗职工、残疾人和孤老户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带领社区环保队和居民清洁整理楼道杂物等。二是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组织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孩子在课后、节假日开展护绿小分队、小小志愿者、小小宣传员等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三是依托覆盖社区的家长学校、家庭学堂对未成年人的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研讨会,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营造和谐的家教环境。 加强管理,注重实效。为加强对社区教师的管理,区社区教育委员会专门设立了社区教师办公室,成立了社区教师临时党支部,由区教育局德育科负责日常工作,在街道成立了社区教师工作组,组长从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中选派。为确保社区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平区每年要对社区教师进行一次考评。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对社区内青少年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情况、取得的效果等。年终根据群众反映和其工作表现,由社区教师工作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共同为社区教师打分评议。对各社区教师每学年聘任一次,不能履行职责的,由社区教师办公室退回原学校待岗,从社区退回或无故离开社区工作岗位的教师将不再任聘。 取得成效 几年来,社区教师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解决了社区德育工作力量不足和缺少专业人才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学校德育与社区德育有效沟通、有机结合的问题;三是为社区真正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平台阵地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社区教师已经成为学生校外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社区教育的骨干力量,沟通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人,未成年人的“知心朋友”。 |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