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倡文明关爱 沐和谐春风——我市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发布日期:2007-03-28

 

倡文明关爱 沐和谐春风

           ——我市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4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志愿者服务日。我市于2005年成立志愿者总会,目前,各级志愿者分会达30多家,总志愿者人数近18万,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倡导人们互帮互助、互相关爱,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我市各辖区、街道、社区纷纷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一、志愿服务进公园

随着红梅公园的免费开放,红梅公园已成为常州市区最大的绿色休闲场所,为了倡导广大市民文明游园,广泛宣传“六不一做到”市民行为规范,市文明办、团市委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组织志愿服务延伸到公园。3月5日,红梅公园管理处和天宁区天宁街道联合组织的红梅公园志愿者服务站宣告成立,这是我市继薛家镇顺园小区志愿者服务站之后成立的首家规范化公园志愿者服务站。

服务站工作人员由天宁街道和红梅公园团支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并视工作实际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它是志愿者组织对外服务事务的综合性窗口,是直接沟通、联系、服务广大群众和游客的常设性机构。服务站将根据群众需求提供法制宣传、文化宣传、绿化科普、爱绿护绿、文明游园等咨询并提供志愿服务。

二、志愿服务在街头

为配合全市“规范交通管理,解决三难一乱”的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发挥志愿者在文明交通行动中的实践、引导、示范作用,我市积极组织志愿者参加“文明交通行动”,引导广大市民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崇尚交通文明,使文明交通意识牢固扎根在每个常州市民心中,让文明交通行为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生活习惯。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一日活动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文明交通执勤活动等。

三、志愿服务进家庭

为加强邻里间的互帮互助,增进邻里间的亲情,使独居老人亲身体验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为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市各辖区、街道、社区的志愿者主动与社区独居老人结对,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服务。如天宁区红梅街道锦绣社区开展“助困创和谐 邻里显真情”活动等。

四、志愿服务进社区

为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我市各辖区、街道、社区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进社区宣传。如:我市新北区顺园志愿者服务站成立于2006年3月5日,是我市成立的首家农村规范化农村志愿者服务站,成立一年以来,通过抓基础、抓管理、抓规范、抓创新,志愿者活动蓬勃开展,志愿者队伍迅速壮大,目前,已建成法制、医疗、科普、禁毒、计生、文化、文明小卫士和红袖章志愿者共8支队伍,人数达749人,年龄从十几岁到七十几岁不等,有学生、医护人员、村镇干部、失地农民、离退休干部、退休教师、文艺爱好者等不同身份职业的党员、群众。今年3月4日,服务站精心组织了卫生、治安、法律、科技等八支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为小区居民开展了志愿服务;3月5日,市卫生局、市消防支队等九支志愿者服务队共60余人在新北区藻江花园社区开展了科普、法律、装修、再就业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

五、志愿服务进学校

为了使广大青年学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为文明和谐学校的构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尽一份力,我市广泛动员大中小学生加入到中国志愿者服务队伍。如:常州信息学院全部公寓携手和天宁区“一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结对共建,并举办了“‘情系一加’让志愿者之花开遍校园”的签约仪式。

    在这一系列的志愿者服务行动中,志愿者的无声奉献,社区居民的感恩之心,让社区充满了温暖、和谐的音符,让邻里亲情永驻居民心中,让互帮互助之风吹遍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为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