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挥本地优势,壮大村级经济
村支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充分利用沿山沿湖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夯实了村级经济基础。一是理清发展思路,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细分了年度经济指标,并从工业、农业、三产旅游服务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和实施步骤。二是加大投入,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在三个方面做文章:1、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制订优惠政策、搞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等措施,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盘活集体土地、厂房等资产,增加租金收入。到目前为止,全村共有大小企业10家。2、整合土地资源。通过建造厂房、发展小型工业园区等途径,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一年来完成技改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厂房5000平方米,2006年全村完成工业产值8300万元,村级收入达80余万元,同比增长38.8%,人均纯收入10000余元。3、加强经营管理。重点强化对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与监管,坚决抵制“三乱”(乱侵占、乱平调、乱挪用)和“三出”(乱出租、乱出售、乱出让)现象的发生。本着花钱花在刀口上的原则,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保证了集体收入的相对稳定。目前村级可用于发展的资金达到50万元。
三、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经济越发展,群众对社会风气的要求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这方面下更多的工夫。我村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每月2次的村干部学习制度,并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教育,宣传市场经济理论、法律法规知识,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学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6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等重要文件;利用黑板报以及各自然村的阅报栏、宣传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本村及各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规划,让村民及时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本村的发展情况。教育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和《八荣八耻》,教育村民履行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应尽义务,继续加强对村民建房、外来暂住人口及私房出租的管理,增强了村民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觉性。抓好移风易俗教育,提倡婚事简办,做好普法教育。积极配合镇党委开展“勤廉为百姓、清风暖万家”、“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参评率达97%,村企业文明职工参评率达100%。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榜样的力量,提高了村民的思想素质,优化了社会风气。我村还十分重视对村民特别是企业职工的技术学习和培训工作,组织人员参加各级各部门开办的各类技术和岗位培训和知识竞赛。在工作之余,工、团、妇组织还经常组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
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村党支部更加重视村级档案的积累保存工作。要求各部门注意各项工作类资料的收集,做好年度归档工作。特别是村的重大会议、决策、投资等,一定要有存档记录,使各项事务均有据可查。此外,还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先进村的经验,逐步实现标准化档案管理,更好地为日常工作服务。
四、切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一方平安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我村辖区外来人口多,情况复杂,为保证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村支部一直把该项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首先,成立了村民主法治领导小组,组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治保主任担任,同时设立了治保调解委员会,成立了一支由10人组成的治安夜巡逻队,进行夜巡。各企业则以企业负责人或技术人员担任消防安全员,负责本企业的内保、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宣传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通过各类会议,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特别要求各企业负责人,在日常生产管理活动中,应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宣传,增强了广大领导、职工和村民的法律、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三是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一方平安。对外来暂住人口实行档案化管理。配合企业进行每季度一次的各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处理各类用电及火灾隐患等等,从而使企业和村民的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四是移风易俗,严禁赌博,加强封建迷信活动的管理。积极倡导“厚养薄葬”新理念,并百分之百杜绝土葬,赌博、封建迷信活动也未有发生。五是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及时发现和协调村民及企业内部纠纷,把各类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全村劳资纠纷处理率达100%。
五、做好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工作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村根据实际情况,由村主任领导该项工作。实行专人负责,设立各自然村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情况,做好本村育龄妇女登记工作,进行定期保健检查,由综治办配合,及时掌握外来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历年来,无一例早婚或未婚先孕现象的发生,计划生育率每年都达100%,多次被区镇评为计生协会先进单位。
积极做好适龄青年的征兵体检工作,及时完成征兵任务,对于安置复员军人,优先考虑军属的各类要求。妥善照顾好五保户、困难户。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提高,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率95%。村民养老、生育、工伤等五大保险参保率达98%。老年活动室配备了棋类、扑克牌等娱乐工具,订阅了常州日报、武进日报、老年报等报刊杂志,并落实专人负责管理,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娱乐场所。在2006年和今年夏季,村两委会还根据全村百姓人的喜好,开展丰富多彩的乘凉晚会,满足全村干群的业务文化生活的需求。
六、改善村民生活设施,美化生活环境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村党支部十分重视改善环境。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结合本村实际,制订了雅浦村环境整治长远规划,目前,雅浦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正在周围镇村提供示范。
1、对村庄内所有的道路进行硬化建设。道路两侧种植绿化,道路硬化率达100%,新浇水泥路16000多平方米,铺设下水道3000余米,改变了过去屋弄小道路面差,两侧杂草丛生的状况,解决了村民走路难、出水不通的实际问题。
2、实施亮化工程。村两委在村主干道及村庄内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安装了路灯70多盏。
3、因地制宜,狠抓村庄绿化和家庭绿化。做到道路修到哪里就绿化美化到哪里,开发建设到哪里就绿化美化到哪里,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美化的档次和水平。除在村内家前屋后见缝插绿外,还在雪太公路、西南大道5-15米内全部进行植树绿化,全面形成沿河绿化成带、村庄绿化成片、庭院绿化点缀的绿化格局。
4、突出重点,着力推进村庄美化。一方面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负责村范围内的垃圾清运、厕所清洗、道路保洁工作,进行全天候动态保洁。另一方面,多次组织村干部和党员进行了有声势、有影响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对有关地段的暴露垃圾和杂草进行清理和拆除,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动用挖掘机、装载机、汽车等设备,拆除旧房及断墙残壁3500平方米,并对全村所有村民房屋的立面进行统一刷新。共清理垃圾450余吨,清理河道3000余米。
4、以人为本,实施民心工程。一是加强长江自来水的引水工程和农村三格式无害化化粪池建设,目前全村改水、改厕率均达100%。二是投资45万元,新建健身广场、篮球场,并在道路两旁新增大小公益广告牌32块,修建村标等等。目前占地6000平方米的村公共服务中心正在正常运行之中,并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总之,通过“文明村”创建活动,我村的经济实力有了进一步加强,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发展无止境,和兄弟村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相信,只要有全村干群的共同参与,雅浦村的新农村建设和文明村创建工作一定能取得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