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大发起“雕塑石碑保卫战” 城雕石碑伤不起
发布日期:2011-05-10

  作为城市的一道风景,城市雕塑不仅能彰显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更能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

  这几天,常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的学生在进行着一场“雕塑石碑保卫战”。原来,他们在寻访红色印记的活动中,发现这些“城市名片”或受风化腐蚀,或遭人为破坏……

  “创建文明城市如火如荼,不能因为城市雕塑‘缺胳膊断腿’、石碑破败不堪,而给城市文明‘减分’。”高分子专业的王望同学是活动发起人,他给出的理由很“应景”。

  一周来,学生们走访了人民公园、东坡公园、椿桂园、江南商场等多个地方。

  不仅仅是单纯的“找差”,学生们还有打算:自身专业对石像、金属腐蚀及防护均有所涉及,所以,他们将根据“诊断”结果,分门别类“开药方”。

  镜头一

  地点:人民公园崇法寺石碑

  背景:崇法寺相传为隋朝司马陈果仁后圃,后建成寺院。宋宣和7年赐名“崇法禅寺”,重建佛殿、钟楼。又因以钟楼闻名,俗称钟楼寺。清代香火之胜可比天宁。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重建,寺旁石碑朔书《崇法寺重建钟楼碑记》。

  现状:根据记载,石碑建于清道光年间,高约3米,上面刻录着崇法寺重建钟楼碑记。

  但现在碑文模糊,先前的修复方法粗糙,直接在表面刷了层水泥,导致字迹更难辨认,上面划痕累累。

  所以,乍一看,还以为是块废石矗立在寺庙门口

  镜头二:

  地点:青年广场雕像,女子骑马高举一把钥匙

  背景:这尊紫铜雕像主题叫“未来属于我”,总高度16米,建于1985年。雕像象征青年们奋发图强,用知识的钥匙打开未来的世界。该雕像以其蕴含的力量和朝气,成为代表常州的最佳符号。

  现状:远远看去,这尊雕像历经20多年风雨,风采依旧。但细看还是有瑕疵,铜像表面发绿,有些焊缝颜色变深变暗,弯角处灰尘堆积。

  镜头三:

  地点:人民公园季子像

  背景:季子名札,公元前547年被封于延陵。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自此开始。季札有德有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广交当世贤士,对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贡献。

  2005年1月,季子像在人民公园落成,与公园的季子亭交相辉映。

  现状: 作为人民公园的一处人文景观,季子像不仅成了游客拍照留影的“最佳拍档”,还有不少小朋友视其为“梯子”,爬上爬下不亦乐乎。如此糟蹋下,“季子像”有点蓬头垢面了。

  调查当天是周日,公园里游人如织,时不时有孩子跟“季子”来个亲密接触,一边的大人只是提醒宝贝当心点。

  管理人员无奈表示,人来人往,一天下来,至少要撵上10来次。

  镜头四

  地点:椿桂园

  背景: 2005年,椿桂园正式开放。该园深挖“常州府学”这一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常州府学名教授、常州科举三鼎甲、常州两院院士等三幅巨幅铜雕壁画,以及萧统、刘勰、陈济、赵翼、段玉裁、吕思勉和府学课堂等七组神形俱备的青铜雕塑,充分表明了常州历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现状:大部分雕像保存完好,个别遭到了人为破坏。像“段玉裁”做伏案写字状,但右手上的笔已不翼而飞。

  经常来公园溜达的王大爷说,最初,小偷经常对铜像“下毒手”致使其“破相”,这两年情况有所好转了。

  镜头五:

  地点:东坡公园太平兴国石经幢

  背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遗物,原有一对,并现仅存一座。幢高4.6米,由基石、浮雕八力神、宝像花、八佛像、浮雕斗拱、宝顶等叠成,具有宋代石刻艺术风格,为市区已知年代最早的石刻。

  现状:石经幢旁立有一块石碑,正面遭小广告“侵袭”,背面碑文模糊不清。

  石经幢第三层已是“空心”,石块散落一地,裂纹直接用水泥大致修补。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