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现场报道:走向新生时的重逢(组图) |
发布日期:2011-05-12 |
大地震,这是一个一直在教科书里静静待着的词语,3年前,我们想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离我们很远很远。 然而,2008年5月12日14:24分,这词语变成了残酷的现实,残酷得鲜血淋漓,残酷得悲痛欲绝。那些废墟里的课本,那些从断砖乱石下伸出的小手,那些惊恐、无奈、绝望的眼神,那些消失的生命和一个个惨痛的面容,让我们泪流满面。然而,还有那些日夜不舍的坚持,那些生死不离的牵手,那些爱的救助……强大的能量,剧烈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再坚如磐石的心此刻也化为泪和血,化为坚持和勇气。 转眼间,5·12大地震已过去3年了。3年,有很多的人和事,让我们无法忘怀。3年来,常州和灾区人民患难与共,同生共息。“汶川不哭!中国加油!”阵阵穿越生死的呼唤,把慈善之都常州与天府之国四川紧紧连在了一起。我们无法忘记从灾区转移来的121位伤员,3年前你们从废墟中被火速接到常州的医院治疗,如今,你们回到家乡可否安康?我们永远惦记着当年从绵竹来泰村实验小学就读的102位孩子,在常州火车站与你们挥手泪别后,现在,你们是否都快乐坚强?我们一直惦记着常州援建的遵道镇的乡亲们,3年过去,你们走在“常州路”上,是不是已修复了悲伤? 2011年5月8日中午,经过一个上午的辗转,当记者随常州二院的医护人员开进重灾区映秀镇后欣然发现,夕阳下的地震灾区已经见不到丝毫哭泣——劫后三年,灾区面貌已经恢复了生机;灾区人的心情,也一天天从悲痛中复苏。 映秀、都江堰、汶川、绵竹、孝德、汉旺、遵道、北川……马不停蹄,一路拍摄,所到之处,我们感觉不到自己身处灾区,仿佛就置身在江苏的“鱼米之乡”。进入绵竹,出租车驾驶员得知我们来自常州,特意带我们走了走“常州路”,还执意不肯收费;当听说常州二院的顾医生要来看望当年的伤员,孟丙群老太赶了几十里的山路就为了能见恩人一面;当年常州绵竹班的王晓波老师刚进孝德中心小学的校门,等候多时的孩子们就哭着喊着跑过来和“王妈妈”拥抱在一起;遵道棚花村新落成的民房前,高高挂起巨幅标语:常州兄弟辛苦了…… 三年过去了,大地震让我们经历着生命的洗礼,经历着灵魂的震撼。灾难让我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灾难让我们爱自己更爱他人。这是永久的记忆,今天,本报记者通过这些图片和文字来见证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灾区人民重建、重生后的涅槃,来刻录常州与灾区两地亲人们重逢的喜悦和爱心的绵绵…… 向所有参加灾区重建、医护、教育等工作的人员表示深深的敬意! 向社会各界对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的爱心人士表示深深的谢意! #p# 5月9日,锦竹市孝德镇。常州锦竹班的王晓波老师一进入孝德中心小学的大门,守候在这里的孩子们紧紧地和王老师相拥,喜极而泣。(王晓波 湖塘桥中心小学老师,2008年6月3日被选派去泰村实验小学绵竹班当五年级班主任,和灾区的孩子们早夕相处了一年,孩子们都叫她“王妈妈”。) 5月8日,汶川市映秀镇。看到常州二院的骨科专家顾卫东来回访,羌族伤员马红秀喜出望外。(顾卫东 当年赴灾区接运伤员,负责“爱心病房”伤员治疗,后被省卫生厅派往灾区对口支援,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友谊) #p# 重灾区映秀镇,如今又恢复了她迷人的面容。 走过汉旺地震遗址,依然触目惊心。 常州援建的遵道镇棚花村。 #p# 王菁 三年前是常州绵竹班二年级学生,现在是孝德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画面上哭的像个小泪人似的就是王菁三年前离开常州时的样子。当小姑娘出现在我们眼前,王老师都几乎认不出她了。王菁看到我们来,一直蹦蹦跳跳的,她说在常州的日子里,要感谢所有爱她的老师和好心人,特别是侨裕的陈伯伯就像自己的爸爸一样。
伍维勋 三年前是常州绵竹班四年级学生,现在是孝德中心小学七年级学生。“小胖墩”比以前更胖了,从三年前的102斤长到了现在的130斤。他说在常州的日子很快乐,班主任高老师除了教课,还帮他做心理辅导,让他很快走出了地震的阴影。他现在过得很快乐,在新的学校新的课堂很“安逸”,就是不能再长肉了……在镜头前,小伙子说要摆一个很酷的样子给常州的老师们看。 #p# 李媛 三年前是常州绵竹班五年级的学生,现在已是汉旺中学初二的学生。文文静静的李媛当年和常州的爱心妈妈难舍难分,抱头痛哭,现在看到我们总是露出阳光般的笑容。她说今后要考到江苏的大学,因为美丽和好客的常州给她带来永不磨灭的印象,她要和常州的爱心妈妈离得越近越好…… 王燕 5月9日,四川省都江堰市的一家玩具店,营业员王燕在整理商品 。3年前的地震中,19岁的王燕头部严重受伤,腰椎骨折,在我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刚开始,王燕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迷状态,偶尔苏醒,总是心情忧郁。伤员伙伴们都称她为“睡美人”。如今的王燕,伤病已经完全康复,回到家乡后已经结婚,并有了可爱的宝宝。 #p# 陶义 方超 5月8日,四川省都江堰市新建小区,陶义,方超同学俩相聚在一起合影留念。他们两人在地震中都是腿部严重骨折。两人是小学同学,小学毕业后,一直失去联系,直到地震受伤后由成都转运到常州二院后才重逢。经过常州骨科专家的回访判断,目前,陶义已经痊愈,方超由于伤势较为复杂,尚需进一步治疗。但乐观的方超坚信,只要积极治疗,自己一定会重新站起来。 通讯员陈亮邹庆华本报记者魏作洪虞岭戴文伟摄影报道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