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文明城市常州容颜:水灵的江南 清新的城市
发布日期:2011-06-24

  常听见外地来的客人评价常州,常州很干净,很整洁,给人的感觉是清清爽爽的;也常听外出归来的常州人感叹:“与其他城市一比,还是觉得常州好,所以,一出去就想着早点回常州。”

  相信这些话都不是刻意的恭维,也不是盲目的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常州这座城市历经演变,加上现在的长效管理,城市的容颜,既有着江南的水灵,又有着现代的清新。

  清新的感觉,源自这座城里的水、路、花草、建筑……城市容貌干净,随时可投入公园绿地的怀抱,市政设施完善,自然环境有效保护,生态正在改善和修复。每一地,每一处,都让人觉得很舒服,很喜欢;每个人,都很想与这座城市多亲近。

  免费开放后,公园就像是我家的后花园

  雨后的清晨,红梅公园空气格外清新,已经76岁的徐长年老先生悠悠地打着拳,很是享受。“这几年常州的公园都免费开放了,像我这样年纪大的人来公园的越来越多,我也结识了很多朋友,每天来公园是我的必修课,哪天要是不能来公园晃晃,我一天都会不自在。”

  在公园免费开放之前,徐长年很少主动去公园,就是去的话主要任务也是陪着孙子一起玩玩。而公园免费开放以后,徐长年自己却变成了去公园的主角。“本来我以为公园免费开放也只是多了个我打拳的地方,可是慢慢我发现,公园里的生活竟然那样丰富多彩。”

  每天早上6点半,徐长年会准时来到红梅公园小山上开始锻炼打拳,打到7点半左右再散步到公园的水上舞池去跳舞,跳到9点舞会散场,他又会来到公园的水中长亭里唱红歌,一直唱到11点左右才回家吃饭。午饭后休息一会,徐长年又会往公园跑。“下午我一般去人民公园转转,在那认识了很多朋友,都是和我差不多年纪的,看看他们打牌下棋,东扯扯西扯扯也蛮有意思的。”今年3月,他还特地去领了常州首张园林地图,对着地图把没去过的公园都去逛了一遍。“免费开放后,公园就像是我家的后花园,让我的生活别提多丰富了。”

  常州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以来,公园已经成为常州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003至2005年,市政府共投入资金近4亿元,对原有的人民公园、兰园、芦墅公园、荆川公园进行了全面的敞开改扩建,同时还新建了五星公园、翠竹公园、武进市民广场,使得市区公园总数由此前的11个增加到了14个。2006年至今,政府累计投入公园敞开建设的资金30多亿元,先后改建和新建了椿桂园、毓秀园、常州市民广场、蔷薇园湿地公园、西瀛里滨河公园、东方广场、新区公园、荷园、花溪公园、新天地公园、红梅公园、青枫公园、紫荆公园,由政府组织投资建设的25座市区公园全面免费敞开。目前市区有大型公园绿地64处,市政类公园绿地全部敞开,面积1631.5公顷,今年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93.15公顷,敞开公园绿地每年接待游客1500多万人。 汤怡晨

  曾经不敢开的那扇窗,现在成了“观景台”

  初夏,常州,关河边。

  正是梅雨季节,雨后的夜晚,有风,也有些湿热。关河边,几个人正沿着河边慢悠悠地晃荡,那是住在关河边一个小区里的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的女主人姓陈,在住进这个小区的前几年,“一直不敢开北面的窗,原因,你懂的。”当初,买房子是看中了“水景住宅”,就是想感受在书里看到过的“江南人家尽枕河”的风情。实际上呢,“河里是有水,但是黑水,还经常有刺鼻的怪味,恨死了。”

  现在,“每天早上,我都能在河里看到成群的小鱼游弋,水质也比起以前好,不再发黑,没有刺鼻的怪味了。夏日的夜晚,可以带着孩子、陪着老家过来的父母,悠哉地在河边散步、乘凉。好几年不敢开的北窗户,现在不但可以经常开,还和阳台一起,成了名符其实的观景台。”

  作为流经我市市区的一条重要内河,关河的变化,很具有代表性。从2006年开始,我市实施清水工程,对中心城区17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60条主要河道综合整治,关河就是这60条河道中的一条。环保部门控制污染源头,水利部门负责清淤活水,建设部门铺设管理截污。关河上八角井菜市场边的排污口,是市河中封堵的的第一个排污口。几年来,共消灭市河上的排污口781个,减少入河污水量9.71万吨/年。

  今年的清水工程,将进一步提升市区已经整治的60条河道的水质,在巩固原有整治成果“不黑不臭、管理到位”的基础上,让河道生物多样性得到逐步恢复。 胡艳

  装了路灯,老小区里亮堂多了

  清潭新村是老小区了,不过70多岁的朱朝兴住着挺舒心。一方面是小区里好多都是老熟人,挺热闹;另一方面,小区的各种配套设施挺健全的,小区里有健身设施、出门有公交,附近有大型菜场。

  朱朝兴住的楼,是最靠近长江路的片区。2006年长江路改造完成后,车流量大增,部分外来车辆也经常会从小区里拐道至长江路,再加上小区居民上下班,小区里一条南北向的小道,成了“主干道”。

  “白天还好,一到晚上,问题就来了。”老先生说,这条小道必须经过小区健身广场和车库,这短短百来米的距离间没有路灯,再加上车库突出一角,挡住了周边路灯的光线,“一到晚上就成了死角,车辆、行人间发生摩擦的事多着呢。”老人家说,这个角落还发生过好几起抢包事件。

  2010年11月末,朱朝兴向城市照明管理处反映了情况,“挺快的,第2天他们就来小区实地勘察了。”老先生说,12月初就新装了一盏路灯。“好多了,车辆磕磕碰碰的情况少了很多。”

  近年来,除了大型市政项目的建设,我市还不断加大对公共环境附属设施的提升、整治工作。至今年7月份,我市将完成车行道、人行道、雨污水窨井盖维修和160条道路接口整治及附属设施整治,清理多余杆件基础、修补台阶、花台贴面71条道路298处;完成对79个城市照明项目的设施提升和改造工作;并对管辖的10万盏路灯及20万盏景观照明按计划包干巡查,确保设施完好运行;在新接管的26条道路上,增设115块路名牌。 马静

  环卫工人李兰英的舞步

  “李兰英,来一个吧!”随着沿街店铺传出悠扬的音乐,同事会隔着二三十米的距离,比划着要李兰英跳舞。

  李兰英是环球环卫的一名职工,像全市6000多名环卫工人一样,她的工作是每天擦亮着城市的脸庞。她和同事们负责的是延陵西路亚细亚影城至小营前路段。上午9点到下午1点,晚上6点到11点,是她的上班时间。

  工作很累,李兰英偶尔还是会情不自禁拿起扫帚就跳起来。

  十几年前,李兰英就曾经在这条路上做过环卫工人,那时候她还没有学会跳舞,感觉也没有可以跳舞的氛围。“哪像这些年,这条路是越来越漂亮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常州人,她对常州市容市貌的变化深有感触,“别的不说,站台上乱张贴的小广告没有了,城市就跟着清爽了。”其实不光是这条延陵西路,大多数路上都是干干净净的。“难得在路上看见一片纸屑,都会觉得白花花的特别刺眼,赶紧就该去收拾了。”

  就在前些日子,李兰英在瞿秋白纪念馆门前清扫时,还曾听见外来游客这样评价:“常州城清清爽爽的,以后退休可以考虑到这里来养老。”

  宽阔干净的街上,处处绿意浓浓,阵阵清风拂面,张张欢欣笑脸,让李兰英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中,她常常觉得这就是对自己辛勤工作的最大回报。而她自己清扫的这条道路,也渐渐成为了她的舞台。

  李兰英的舞步引起了同事们的关注,有时清扫中的短暂休息时段,她们提出:“李兰英,也抽空教教我们吧。”对此,李兰英总是欣然应允,“好的,好的。等我们退休了,天天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一起跳舞。”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