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软环境建设,引领常州走在区域综合竞争前列
发布日期:2011-06-25

  常州,这座曾经全国闻名的“工业明星城市”,正在经历着深刻而全面的转型。

  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大成果之一,本月初,常州通过了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标志着常州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国家考核验收组在实地考察水环境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作以后,对常州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积极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和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出了充分的肯定。

  这同时也是对常州各级政府机关效能提升的充分肯定。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的这些年来,常州关停了1000多家小化工、小印染、小电镀、小水泥等污染企业,为水环境整治、大气环境整治、噪声整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年,常州的区域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为全体市民创造了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这些年来,常州各级政府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了质的提高。通过文明城市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得到高度统一。在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成倍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也大幅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市社会基本保险,特别是城镇三大保障全覆盖,并且在全覆盖的基础上,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安居工程、公交惠民、医疗惠民、文化惠民、和谐安民……这许许多多的庞大的工程,核心只有一个:民生幸福。建设文明城市,就是让每一个常州人的日子过得更好。

  机关效能、能力提升的背后,体现出的是常州各级政府努力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华丽转型。市行政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从原来的1490多项,缩减到400多项,36个审批部门、4个公共服务机构、13个中介机构进驻新的审批服务中心;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并逐步形成网络,为社会、为群众、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快捷、方便的服务。全市从社会管理部门到社会服务部门,从经济管理部门到行政执法部门,都在千方百计为市民、为企业的创新创业,创造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

  软环境建设,推动了常州向“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转型,引领常州走在了区域综合竞争的前列。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