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就地转轨、共管共治 南夏墅街道社会管理创新
发布日期:2011-08-11

  村干部“就地转轨”,担任社区居委会干部,实施“本土乡情味”的现代物业管理;派出所民警不占编制不拿报酬,参与村务处理,就地调处基层矛盾纠纷;街道班子定期接访下访,最大程度为民解忧。记者本月8日在武进南夏墅街道发现,“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一个高频词,正成为引导和谐发展的指挥棒。

  南夏墅是武进区首个成立的街道,主要担负武进高新区社会事业和民生事务管理等职能,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沿阵地。2003年武进高新区南移以来,该街道克服种种困难矛盾,累计完成拆迁量580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了武进高新区一系列重大项目和专题园区的落户推进。与此同时,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街道明确提出,各级干部绝不能“平安占位置、疲塌混日子”,近年来大刀阔斧推进效能建设,持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拉长社会管理触角,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以拆迁安置为例,由于有一定的建设周期,部分群众签署协议后在外过渡,一旦遇到结婚或特殊情况,街道实行“首问负责制”,专人跟踪服务,并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安置。近两年,街道已有300多名群众享受到了这一便利。在已完成185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初街道又开工建设70万平方米安置房,一期将于年内竣工。

  街道分别还为5个社区建起了数千平方米的服务大厅,并配备活动中心,让群众享受到方便和实惠。投资2600万元的南河农贸市场、投资6000万元的南夏墅医院、投资8000万元的南夏墅中心小学、投资2000万元的幼儿园,都已经或即将竣工。“重建更重管。”街道党工委书记韩家兴表示,农贸市场的运行管理、医院和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街道都提前谋划、责任到人,把磨合期压缩到最短,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

  针对安置小区管理这一课题,南夏墅从农民的视角看问题,将其定位为公益性的公共产品,街道在资金上扶持、运作上自治,管理既靠政策法规,也靠乡规民约,村支书、村民组长、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发挥带头作用,以点带面,调动了大家“共管共治”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南湖家苑是我市最大的外来人口集居地,1.3万新市民在此安居,街道和南夏墅派出所共同努力,先后推出了“警务室+租赁中心”、“警务室+物业管理公司”和“舍长制”等管理模式,突破了普通物业管理“管物不管人”的缺陷,配套研发了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

  围绕“幸福南夏墅”文化品牌建设,街道不断推出操作性强、成效显着的新招。南湖家苑以团建为带动,将“道德讲堂”搬进企业、深入楼道,教新市民们用常州话讲礼貌用语,还做成电视节目供大家随时点击播放,效果十分显着。街道文体站通过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戏”,以身边事为素材,自编自演《腊梅花开》、《抢娘》等十几个剧目,在基层巡演受到欢迎。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