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助学1+1”贫困学子可直接拨打电话申请 |
发布日期:2011-07-13 |
高考录取正在进行中,每年这个时候,总有这么一些孩子,面对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笑不出来——大学校门虽然已经敞开,但窘困的家庭却无力支付高额的学费。今年暑期,本报与常州市帮困助学办公室再次携手,为这些孩子发起“2011阳光助学1+1爱心行动”。 两年资助100多位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作为常州市有影响力的社会公益活动品牌,“阳光助学1+1爱心行动”始于2009年,至今已举办了两届。在这之前,上不起大学的贫困生,由教育局设立的帮困基金出资捐助。开展“阳光助学行动”以来,不少知名企业、爱心人士、民营企业家热情参与、广泛支持,大大加大了帮困力度,两年来已帮助100多名家庭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2009年,中国工商银行常州分行、常州金店以及20多位爱心人士和单位,共捐助13.95万元,为52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其中20名学生与好心人建立一对一的结对资助,直至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去年助学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大,工行、常州金店、天宁寺等团体和以及40多位热心市民,捐款数额是前年的2倍多,达35.21万元,为78名贫困准大学生解了燃眉之急,其中50多名贫困生有好心人结对资助。 今年放宽申请范围但要求考取本二以上 相对于前两次助学行动,今年受助学生的申请条件略有调整,主要为两方面:一是由原来考取本科的贫困生均可申请,调整为考取本二以上的学生可以申请;二是受助范围由原来7所教育局直属高中,扩展到市区(除武进、金坛、溧阳外)的各个高中。此外,6月份已经提出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准大学生,将予以优先考虑。 “申请条件的调整出于多方面因素考虑,其中最大的调整是要求申请学生考取的是公办本科。”帮困办主任董雅芬解释说,帮困办不提倡家庭贫困的学生去选择高学费的民办本科,读大学应该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放弃本三读大专费用较少,也一样可以成才。“去年一位热心的女士来捐款,她的儿子也是当年高考,分数够得上本三的,但这位妈妈决定,宁可让儿子读大专,省下来的钱拿出来捐助。这种观念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开始前已有多位爱心人士预约捐助 在近两年的帮困助学活动中,不少捐助者与学生“一对一”、“一对多”结对,有的承诺支付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的所有学费,有的则捐上了“瘾”,每年都要到帮困办“报到”。像去年捐助了5名大学生的热心市民张建中先生,今年早早地联系了帮困办,说要再“认领”几个孩子。 四川郎酒销集团公司则承诺,在常州开展“郎助郎上学堂”义卖捐赠活动,拿出40万元的郎酒,销售款全部资助50位贫困大学生每位8000元,这项活动即将开始。 此外,农行常州某支行也与本报联系,希望每年发动员工捐款6万元左右,资助10位贫困学生,并将一直资助到他们大学毕业。 助学热线88123710已经开通 即日起,帮困办的助学热线0519-88123710正式开通。凡属我市高中应届高三考取公办大学本科的贫困学子,可拨打电话进行咨询。如果您有意为贫困学子奉献一份爱心,也欢迎您与市教育局帮困办联系。 市教育局帮困办设在新市路9号3号楼409室。联系人:董雅芬 宋历轮。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