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双百万亩”工程为抓手 打造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发布日期:2011-07-14

  从种鲜花,到种芦笋

  连日来,周克平很忙,“早上5点钟开始收芦笋,在大棚里忙上5、6个钟头,再运到凌家塘去卖。刚开始的时候,是我等着人来收,现在是商贩们等着收我的了!”

  今年55岁的周克平是新北区西夏墅镇农民,20多年来一直是鲜花种植大户,最多的时候供应常州市场上60%的非洲菊。近年来,周克平开始转型,先后尝试养鸡、养螃蟹等。2009年,周克平盯上了芦笋,在凌家塘市场考察后他发现,常州市场的芦笋多数是外地产的,地产芦笋规模小,品种也比较老。

  去年,周克平在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承包了160多亩地,大手笔投入400多万元建起钢架大棚,并从美国引进新品种格兰德绿芦笋,“种子价格可不低,6800元/磅,这一次算是豁出去了!”

  虽然芦笋和非洲菊同属多年生宿根植物,种植方法也有相通之处,周克平却还是不敢大意。他先后去山东临沂、寿光、上海崇明等芦笋种植成熟地区考察、学习,并请上海交大农学院教授指导,儿子也经常帮他上网研究、学习技术。

  芦笋收割分春笋、夏笋和秋笋3季,从去年4月份播种、7月份移栽,经过半年多努力,今年4月周克平开始收割春笋,由于是第1年,产量较少,平均每天收割不到200公斤。5月留母茎之后,6月初夏笋开始上市,周克平就忙开了。他预计可收到7月20日,每天平均收600多公斤,按8元/公斤销售价计算,夏笋就可销售30万元,今年全年预计可实现60万元销售。

  “留茎后的芦笋一般可收割10-12年,一般来说第1年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而我这里今年产量预计可达600公斤。明年我们将力争实现亩产1000公斤,第3年争取突破1500公斤。”周克平对未来充满憧憬。

  提升6大优势主导产业

  像周克平这样在农业产业上转型的,我市还有很多。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紧紧围绕建设常州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以“双百万亩”工程为主抓手,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形势。

  我市落实粮食生产各项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把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作为促进粮食生产的主攻方向,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进一步发展高效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持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壮大优质稻米、花卉苗木、设施蔬菜、特种水产、经济林果、特色畜禽等6大优势主导产业,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比重,加快形成农林牧副渔业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农业内部结构,以农业产业园区为主抓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链式发展。

  我市还加快培育发展农业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产品出口,带动农民增收,打造了一批省内知名、全国有影响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形式,采取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方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产业化经营健康稳定发展。

  上半年取得的新成绩

  上半年,我市夏粮取得丰收。小麦单产325.13公斤,比去年增加11.73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

  “双百万亩”工程进展顺利。1-5月份,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4.91万亩,完成年度目标49.1%,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7.91万亩,占耕地比重达44.1%;新增高效种植业和设施农业面积分别达7.52万亩和2.6万亩,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5.2%和86.7%,累计建成高效农业面积106.52万亩、高效设施农业23.59万亩,占耕地比重分别达47.9%、10.6%。

  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天目湖生态园、新北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园区总数达4家,审核认定朱林畜牧产业园等10家市级农业产业园区。

  农业产业化实现新增长。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总数达48家,其中新增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28家。1-5月份,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0.9%。

  通过8个多月的辛勤努力,常州以31票的绝对优势战胜云南昆明、河南许昌、河北唐山等3个申办城市,成功赢得2013年第八届中国花博会举办权。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