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我省首所社区大学开设百门课程 欢迎中老年人
发布日期:2011-07-28

  江苏省内第一所社区大学——常州社区大学,自2009年5月成立以来,已开设100门讲座式课程。社区的中老年人群,在社区大学都想学什么课程?社区大学该如何针对其具体需求,开发出“适销对路”的课程?最近,授课老师之一的江苏常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董农美对首期开发的讲座式课程进行了实施情况调查。

  董农美选择了以钟楼区和湖塘镇为中心的广大区域,采用问卷调查及随机采访的形式,收集资讯和数据。

  老年人关注健康

  法律常识、公众营养、健身饮食等现代生活类课程最受老年人欢迎。其中,《健康饮食与养身》为老人首选,所选比例为7.4%。在满足养身等知识的学习后,老人们最需要的是满足乡土情结,《谈谈老常州》和《常州方言和文化》所选比例分别为6.3%和5.3%。老年人还喜欢学习法律知识,比如《房产纠纷的法律防范》、《生活中的权力(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这两个普法类课程所选比例分别为5.3%和4.3%。在老人们心目中,含饴弄孙的乐趣也需要学习,《妈妈该懂得的心理学》和《健康聪明宝贝培育》的选择就反映了该人群的学习志趣。

  老年人对职业技能类课程需求甚少。董农美说,因为目前接受社区教育的人群主要是退休老人,“一些太专业或者太前卫的课程,老人们也不喜欢。”

  中年人注重生活品质

  事业、家庭、子女教育、赡养照顾老人等一系列重任,使中年人无暇顾及自己的学习。即使学习,他们更多地选择“满足个人兴趣”的课程,作为释放生存压力的一种手段。

  选课门类中,中年人和老年人的选择一致,现代生活排第一,然后依次为市民素养、家庭教育、休闲文化、职业技能。“从表面看,中年人对课程类别的选择和老年人相近,其实不完全一样。”董农美分析说,老年人以健康为选课中心,中年人选课核心是提高生活品质;市民素养类课程的重点内容,还表现在中年人希望适应社会生活;而家庭教育类的课程选择,就更体现出中年父母的苦心。“中年人群的课程选择,集中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角色需求,家庭角色需求和自身兴趣需求。”

  “选课覆盖面广,中年人对社交舞蹈、市民英语、营销策略、家电选购都有兴趣。”同样是100门讲座课程,老人选择的课程占全部课程的45%,而中年人群选课占全部课程的88%。

  建议细分人群

  经过调查,董农美认为,社区大学开设的课程,基本符合老年人学习需求,对于有着旺盛学习需求的中年人,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终身教育学习,开设出符合他们这个人群需求的课程,是摆在社区大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提高社区大学课程的适切度,董农美建议细分人群,比如为老年人开设乡土类人文历史课程、生活法律课程、饮食及营养课程;为中年人开设心理减压漫谈、成功人士经验谈、社交必备礼仪、健康养身等;为年轻人开设社交课程、婚恋课程等等。“总之,要尽量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意愿。”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