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奶奶”引发各界热议 感受小事大爱 |
发布日期:2011-10-24 |
连日来,本报寻找“常州奶奶”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记者现将有关方面的反响记录如下: 市文明办主任张火炫:“常州奶奶”的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巨大的道德魅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常州奶奶”只求奉献,连姓名都不愿让人知道的道德追求,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这样一位可敬可亲的“常州奶奶”,给广大市民树起了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道德标杆,能引起广大市民效仿。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会形成社会群体的“滚雪球”效应。 团市委书记胡竹:“常州奶奶”、“常州爷爷”、“常州叔叔”、“常州阿姨”,扶贫济困不留姓名,助人为乐传播爱心,他们的感人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践行价值体系、弘扬道德新风的集体自觉。他们和许许多多常州普通市民一道,支撑起常州文明道德的根基。对这些人的寻访,展现了常州人的文明风尚,也体现了常州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在共青团工作领域,无论是希望工程、志愿服务,还是捐废纸献爱心活动,我们也经常接触到许多凡人善举,感受到小事大爱。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常州共同营造一片温暖的天空。 工人新村王建群:“常州奶奶”让我学会感动,学会关爱。她很平凡,就像住在隔壁的老奶奶;她又很伟大,因为她一直坚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不求回报。 勤业新村钱红芬:我们常州之所以被称为慈善之城,正是因为有许多像“常州奶奶”这样的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很多,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个体业主江亚娟:现在的社会,冷漠、不讲良心的事发生得太多了。你看“小悦悦事件”,2岁的孩子倒在血泊中,18个路人经过,一个都不管;还有,有人倒在路边没人敢扶,好心去扶了,却被讹上了。“常州奶奶”和其他人做好事不留名的事,让我看到社会上还有很多好人,感到很温暖,也看到社会的希望。 媒体人小舒:“常州奶奶”很高尚,但我认为,做好事还是应该鼓励宣传。就像陈光标,他做好事很高调,或许有人会反感他,但毕竟他帮了那么多人。有宣传才会有更多人的效仿,才会有更多的人做更多的好事。 花之园小区张阿姨:我觉得“常州奶奶”做得对。做好事就是修行,不一定要张扬。只要自己知道,觉得做得对、做得值,能帮到别人就好了。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