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我市着力施行5项措施 进一步加强公众安全感
发布日期:2011-08-29

  公众安全感是市民群众平安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记者日前从市综治办获悉,我市将实施5项措施,进一步加强公众安全感,确保全市综合治理绩效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深化严打整治。重点打击盘踞在交通运输线、专业批发市场、房地产开发、重点工程建设、城镇拆迁改造等领域的黑恶势力;重点打击操纵选举、破坏集体经济、欺压百姓的“四霸”行为;重点打击隐匿在各种娱乐场所、涉及“黄赌毒枪”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对组织强迫妇女卖淫、站街招嫖、淫秽色情表演、聚众赌博、黑恶势力插手娱乐场所、娱乐场所内吸贩毒等突出问题,实行“零容忍”。对系列性、跨区域、团伙性犯罪和有重大影响的“两抢一盗”案件,组织联合作战,实行挂牌督办。打击进行抢劫、抢夺、盗窃等犯罪活动的吸毒人员。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践行“命案必破,质量必保”。

  严密治安防范。实施京沪高铁常州站、民航机场技防建设;完成185家宾馆饭店、25家典当行、50家废旧金属回收站视频监控向外延伸;建设2450辆公交车视频监控系统,完成市区主干道500个公交站台、318所学校主要出入口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新增治安复杂场所、易发案地区、背街小巷、居民区视频监控摄像设备2000个。156个老小区安防设施全部移交使用;80万平方米老住宅小区技防提升到位;开展城中村安防设施和次新小区安防设施建设试点;完成15000户沿街商铺、10万户城镇居民、25万户农村居民技防入户工程。对300个银行自助服务机具安装智能防护舱或独立封闭操作间;完成市区90万辆电动自行车上牌工程。加强专职巡防队伍建设,市建立100人以上的特警队,辖市(区)建立120人以上的专职巡防大队,镇(街道)建立30人以上的巡防中队,村(社区)建立治安巡防分队,提高街面路面见警率。

  完善基层管理。开展警社合作,打造社区警务联动平台和协作机制。严密流动人口管理,开展流动人口社会化信息采集,建立流动人口申报平台,实现互联网申报和出租屋主手机短信申报。强化重点人员排查管控。建立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重复上访人员定期排查制度。

  加强群众工作。建立以民意为导向的警务机制,聘请民情信息员,召开民意状况分析会,建立民意状况反映专刊。

  强化综治宣传。利用广告牌、报刊、网络等多种载体强化综治宣传,赢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