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文明常州:创建让我们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发布日期:2011-05-30

  编者按 在全市广泛开展“你我携手,文明同行”走进社区之时,社区自身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又是怎样行动的呢?本报继日前对“满分社区”金色新城、面貌巨变的全市最大拆迁安置小区青龙苑报道后,今天,再次展现一个社区典型永红村,希望大家都能像这些做得好的社区一样,干部群众齐动手,里里外外面貌新——因为,创建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城中村的永红街道永红村的回答是,把更多实惠带给百姓,让大家沐文明之风、享优美环境、创和美生活。

  木梳街村组有一块绿化带,近年来树木枝叶日益繁茂,阻挡了过往车辆的视线,在居民的日常出行中造成险情不断。近来,还有个别村民在绿化带内种起蔬菜,每次施肥便有刺鼻的味道散出,附近居民很烦恼。永红村委了解后表态:环境涉及居民生活质量,居民不满意的立即整改!于是,村委对该处进行改造,在绿化带内新铺了鹅卵石供村民锻炼,重新种植了低矮的灌木和花草,“菜园子”更是消失不见了。居民金仁全就住在附近,他感慨地说:“村委为我们做了件大好事,我们又多了个和老邻居一起散步聊天的好去处。”

  自创建活动以来,永红村委先后对清水潭、高家村、欧家村等4个村组的环境进行了整治,特别是将以往村中普遍存在的花台种菜、建筑材料乱堆等现象进行了根治,清理各类垃圾80余吨,新种花木10000余株,修补破损花台、垃圾房、路面150余处450余平方米,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现象,大大提升了村庄品位。

  整洁优美的环境,不知不觉改变着村民的行为习惯。村民杨军最近家里装修,他自己花1000多元钱联系车辆,对建筑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杨军说,“村里花大力气把环境搞好了,自己没有理由做破坏者;维护好环境,最终的受益者是自己”。

  永红村还丰富文明创建内涵,大力倡导行善积德,积极践行文明之举。村民刘来娣是孝老爱亲的典型,但家境贫困,永红村委一面派专人负责帮她解难,一面组织邻里力量帮助她:广福俱乐部为她送去了1万元慰问金和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村民张炳源为她送去了500元;一些不知名的居民也为她家送去了衣物……这些都令刘来娣激动万分。永红村党总支书记高建龙说,“说到底,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许多百姓尝到创建带来的果实,便自觉投入到创建行列。以前过街穿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现象,现在减少了;以前将垃圾随手扔在垃圾房门外的陋习,现在改善了;以前门前雪都扫不干净的村民,现在门前三包也基本做到位了……

  随着文明城市创建这桩实事的深入,不少村民都说,永红村的环境更美了,村风更好了,大家的幸福指数也更高了。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