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全省首个低碳示范区 绿色小镇追求六个“零”
发布日期:2011-09-14

  建筑采用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利用太阳能发电并入智能电网;使用太阳能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站;采用新型墙体技术,保证室内温度,减少供暖与制冷的能源消耗;建立智能水循环系统,收集雨水并净化;通过垃圾气力输送系统,所有垃圾自动到达压缩站……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绿色小镇”,本月初在武进高新区内的低碳示范区正式亮相。

  这个“绿色小镇”,总投资2亿元,建筑密度仅为12.9%,绿化率却高达87%。整个项目建设将追求六个“零”,充分彰显低碳环保特色。“零工地”,利用快速拼装施工方法,实现系统建造节能80%;“零能耗”,利用太阳能采暖、地源热泵、地埋管新风系统,实现使用节能70%;“零排放”,利用雨污水回用系统,实现节水60%;“零污染”,利用风光互补太阳能发电系统,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零距离”,利用主动式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系统节能20%;“零资源”,利用光合作用、木结构通风屋盖与保温墙系统,实现材料物化节能90%。

  2010年6月,武进高新区被省发改委批准为全省首家低碳示范区,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等20家研发机构集体入驻,并被省住建厅授予“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今年,又被国家住建部批准为“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很好的亮点示范效应。

  按照规划,低碳示范区由零碳区、微碳区和低碳区等部分组成,总体框架规划为“一心六轴四片”。“一心”即商务、办公、商业、金融中心;“六轴”即“三纵三横”交通轴线与空间发展轴线;“四片”即四大功能片,分别为滨湖生态片、生活与服务片(应用示范片、低碳生活睦邻体验区、配套低碳居住区)、东北部制造产业片、东南部制造产业片。目标是到2015年,低碳示范区的单位GDP能耗不高于0.3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不高于0.27吨标煤/万元;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降至0.75吨/万元,其中低碳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强度控制在0.6吨/万元以内;低碳示范区内能耗总量控制在75万吨标煤以内,其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不低于10%。

  走马省内首家低碳示范区,“绿色建筑”正成为一道靓丽景观。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武进出口加工区综合服务大楼,正申报三星级绿色建筑,节能率为80%;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南夏墅卫生院,采用绿色交通、室外环境优化、可再生能源、余热回收、能耗分项计量监测、雨水综合利用等节能技术。此外,1100多盏的LED路灯、大型电动汽车充电站、太阳能公交候车亭等绿色配套设施都已投运,与之相映成趣。

  武进高新区明确“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低碳型产业,主攻太阳能、风能、LED等设备和技术研发;大力发展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一高三低”型建筑,引领城市建设潮流;着力打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现代化、智能化、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力争通过低碳示范区的建设,逐步扩大辐射范围,有效带动整个常州乃至江苏省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