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带来常州全面大提升(1) |
发布日期:2011-12-21 |
泰富百货化妆品柜刘炳:我们是常州的窗口之一,更要珍惜和维护“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 常州排水管理处管网养护班孟勇慧:脏了我一人,美丽千万家,城市“血管”的畅通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城市的筋骨和气血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 常州,自2006年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全市上下瞄准目标,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变化,5年荣登全国文明城市。 常州变大了。通过基础设施大完善、城乡发展大统筹,它的脚步从环城高架迈向西绕城高速公路,它的格局从“一体两翼”渐变为“南北建新、三城融合、东西协调、开发东部”。 常州变绿了。通过生态建设的大推进,它正渐渐褪去现代“钢筋水泥森林”的灰色,披上地绿、天蓝、水清的新装,生机盎然。 变大变绿的常州,通过有为的机制、创新的管理,让市民与自然和谐共存,诗意般生活。 #p# 盲人按摩师何静洁:文明城市创建以来,盲道通畅了,出行更安全了,真的很高兴。 人民公园绿化工人陈涵:市民游园现在更文明了,不过还有个别人踩踏草坪、攀爬雕塑,要杜绝。 城市功能大提升 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本月初建成通车,它和沪宁高速、沿江高速合围常州,形成了龙城历史上第一个“高速环”。市民开车不到1小时即可绕城一周,不超过2小时就可到达上海或江苏、浙江的绝大部分城市,形成了“2小时都市圈”,催生了长三角地区的“同城效应”。 这只是常州城市建设最新的注脚。 5年前,市委、市政府坚持“民本、现代、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开展了一场几十年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力度最强的城乡建设和环境整治攻坚战,5年投入超过1200亿元。 连续实施两轮城市建设3年行动计划,东西高架、运河南移、中吴大道、客运中心、高铁站、机场改造、奥体中心等一批超大型项目相继建成,南北新城形态全面展现,西太湖整治保护顺利推进,东大门建设全面提速,中心城区商务功能和城市内涵同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目前,全市中心城区道路网总里程达1685.6公里,实现了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道路网络的有效衔接,大大提高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其中,我市投入公交发展资金40多亿元,建成“十字加环”快速公交骨架网络,方便舒适、快捷安全的BRT行驶在专用道上;5年票价补贴资金超过10亿元……市民公交出行率由9%猛增到26%,城市畅通工程跨进国家模范交通管理城市行列,达到A类一等管理水平并名列全国第一。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全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开展“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专项行动,全市所有村实现“三清一绿”、50%以上村达到“五化三有”。我市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54.8%提高到现在的60.9%。 #p# 常州锡剧院演员李舒娴:文艺工作者是文明的传播者,也是文明的践行者,作为锡剧的传人,我将在舞台上展现更好的风采。 聋人学生冯科杰:我要向父母宣传文明城市带给我们的好处;还有,聋人学生也要争当文明市民。 生态功能大提升 一批批旅游、文化、科技、民生的亮丽景致,让常州步入了中国旅游名城殿堂,引来如织的游人。 春秋古淹城、环球恐龙城、天宁大宝塔,是常州人文与自然的“形象大使”。“三河三园”全线12公里三段十八景,水清岸绿秀江南,2010年5月向市民开放。在天目湖、茅山和常州环球动漫嬉戏谷,都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10年初,常州启动建设了“一路两区”景观照明工程,一条16.3公里“夜景长廊”贯穿南北,流光溢彩,勾勒出现代化的城市轮廓。 “还绿于民”。自2006年以来,我市全面加大公园敞开建设力度,先后改建和新建了64个公园绿地。总面积超过840公顷的城市公园和大型公共绿地,构成了常州市民的“绿色客厅”,每出行3000米就能到达其中一处。同时,连续4年全面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基本实现了“不管省道国道,条条都是绿色通道;不管道口路口,个个都是绿色窗口”。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2%,公园绿地建设管理体制创新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不仅是变绿,还有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10年,常州城市空气API指数优、良天数达到343天。我市连续出台相关规定,建立“铁腕”治理环境的新机制。近年来,加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项目审批管理,先后关闭化工、印染和电镀企业1000多家,淘汰炼铁落后产能40万吨/年、水泥落后产能456万吨,关停燃煤火电机组443兆瓦。2010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5年累计下降20.4%,提前并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3条入太湖河流主要水质指标稳定达标,11个太湖流域省考核断面达标10个,市区60条主要河道水质明显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自2006年实行城乡统筹处理以来一直保持在100%。 今年6月,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p# 局前街派出所民警成舒:文明创建拉近了警民关系,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下去。 管理机制大提升 一个城市,不仅要靠建设,更要靠管理——前者是筋骨,后者是气血,气血旺则筋骨强。 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用数字实现标准,用精细体现标准,用法制保障标准。2008年以来,市民对城市管理满意度连续3年保持在92%以上,2010年获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评比第一名。 3年前,常州全面创新科学管理手段,建成了区域全覆盖、市区街同步的“数字城管”系统,评价对象涉及5个区、13个职能部门和8个责任单位。管理内容13项:日常保洁、五小行业、菜市场、城市交通、道路容貌、市区河道、城市绿化、住宅小区物业、废品收购、车辆清洗、摩托车修理、环境保护、建设工地、城中村、城郊结合部、除“四害”管理。这些,全部以长效管理为主,包括7大类、98小类,共计87万个数据。“数字城管”12319平台累计接听市民来电超过11万个,结案率95%以上。 邀请市民参与城管,行使评判权、监督权,变“部门城管”为“全民城管”,使城管的精细化得到保证。2010年1月13日,市政府发布公告,招募“我爱我家”城市管理百人“找差团”,邀请市民、网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城市管理工作找不足、提意见,从城市路容路貌开始,全面查找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如今,“找差”活动已经深入我市环保、园林、卫生等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开展了“文明连着你我他、百万市民来找差”活动,共找出各类问题7243条,整改率达到99.97%,群众满意率为93.19%。 对一些痼疾,则依靠法制手段予以根除。今年5月以来,市环保局开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百日行动”,对敏感地区和重点问题,分别实施夜夜查、时时查,仅上半年全市就出动监察3.43万人次,检查企业1.54万厂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40件。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