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让文明的力量润泽人心
发布日期:2011-12-28

  12月20日,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从北京捧回了沉甸甸的全国文明城市奖牌;12月21日,市委、市政府给500万新老市民发出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文明常州,因为有您;文明常州,始终有您。

  聚全民之心、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常州文明城市创建成为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平台,更为生活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带来了触手可及的幸福。重视公平正义,重视幸福尊严,重视人的感受,是常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市委书记范燕青说,常州始终把“提高人、发展人、服务人”作为主线,赢在民情、赢在民心、赢在民意,赢在全民素质的提升。

  城市“民德堂”,用核心价值提升全民素质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坦言,建设文明城市,物是“硬件”,是城市的“筋骨”;人是“软件”,是城市的“精神”。

  发端于常州的“道德讲堂”列入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操作手册》。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讲起来原汁原味、听起来耳熟能详。目前,常州已经形成了以24个精品示范点为龙头,140个标准示范点为骨干,5000多个基层讲堂为基础的“道德讲堂”平台体系,参与群众超过600万人次,七大类讲堂覆盖机关、企业、行业、社区、村镇、学校、新市民。广播、网络、手机道德讲堂纷纷开通,广场式、楼道式、车间式道德讲堂广泛设立,“常人尚德”新浪微博群已有粉丝超过5.5万人。

  因乡土草根而普适,因开放互动而融合,因本真平实而有效。在“道德讲堂”的作用下,许多默默无闻的美德善举被挖掘发现、宣传推广。常州按照“一人一事一卡”,对凡人善举发放“道德积分卡”,已经发出12万余张,走出了各级各类“身边好人”1万多人。怀揣30多把空巢老人家的钥匙,“钥匙阿姨”徐琴秀开启了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心门;五角场西村业委会主任翁雪坤孝老爱亲,推己及人,主动赡养小区4位孤寡老人;“信义妻子”虞菊伢在丈夫遭遇车祸昏迷后,四处借钱结清20多位工人工资……12月21日当天,常州街头又出现感人一幕:一名新手私家车主驾驶不慎冲上了人行道,陈阿婆被撞后卷进车底。附近的奶茶店主、栗子铺老板集结了20多名路人,合力当起“人肉千斤顶”抬起肇事车,把阿婆从车底下救出迅速送医。

  破解“新二元结构”,以百姓感受提升城市品质

  当前,除了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之外,本地户籍人口与外地务工人员又构成了一种新的二元结构。常州用开放包容破解“新二元结构”,打造“本地人引以为豪、外地人流连忘返”的幸福之州,让所有社会成员享受均等公共服务。在洛克电气工作的安徽外来工高志结,已经成长为全国劳模;四川打工女龙武英在弥留之际,毅然决定捐献眼角膜,因为常州没有将她当外人;月工资仅1000多元的餐厅服务员、洛阳女孩刘晓丽捡到了22万元巨款完璧归赵,失主表示感谢硬塞的2000元,她又捐给了“希望工程”……

  在近日出炉的《2011中国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报告》中,常州“居民实际享有水平”全国排名第一。范燕青说,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投入、居民实际享有之间的协调、共生,这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百姓评价”。

  民生民本大于天,一枝一叶总关情。常州5年2000亿投入办民生实事,件件直指老百姓生计大事。在全省率先开通快速公交,形成了快速公交网、村村通公交,市民公交出行提高到26%以上;还绿于民,公园绿地全部免费敞开;投入8.8亿元改造全市103个市场,菜市场好而不贵;瞄准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全民社保体系初步形成……常州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高,80岁的庄维石老人在文明城市问卷调查中接连列举了20个“好”。

  “不堵城市”,让文明永续

  常州建设“不堵城市”成为全国样本。常州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支队长朱志星告诉记者,行车难、停车难与现代城市相伴而生,常州在推动交通出行有序化、城市管理长效化、社会管理创新化等方面积极听取百姓意见,汲取百姓智慧,在全省率先创设了一套“民标体系”,带来了后期低成本、高效率的文明管理,达到全国A类城市一等管理水平,排名居国内地级市第一名。

  “文明连着你我他,百万市民来找差”。万名机关干部走进全市60万户家庭“送一份关爱、做一次宣传、听一次意见、办一件实事”;招募市民成立“我爱我家”城市管理“找差团”,整改了7186个找差问题;以百姓食、住、行等生活需求倒逼管理体制革新,把原本属于13个职能部门的事务“收纳”到一个管理平台,建成了“区域全覆盖,市、区、街同步”的“数字城管”系统,累计接听市民来电超过11万个,结案率95%以上,去年荣获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评比第一名。

  看得见的畅快交通、看不见的畅达言路。常州市委、市政府畅通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引导网民参与社会管理。76个党政机关的网络发言人回复网民提问5557余条,及时回复率达到98%,大量的网络诉求化解在萌芽状态。常州有各类网站29400家,仅中国常州网、中吴网、化龙巷这三家网站的注册会员就有80万,日均发帖量在7万左右,每天都有热心市民通过网络反映民意诉求、提出真知灼见,为市委、市政府出谋划策,网民的理性力量正成为网络意见的主流。

  网上、网下,城里、城外,人与城,演绎着共同提升的精彩成长故事。文明不是花色,一眼灼人,却暗香浮动;文明不是风雨,油然而来,沛然而去,却是高天,底色常青。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