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街道转型升级“三变” 集中大量民生工程 |
发布日期:2012-01-20 |
两家企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提高10个百分点、实际到账外资22215万美元、通过国家级生态街道验收、摘得省级优秀司法所荣誉称号…… 这一连串的数据和荣誉,呈现出青龙转型的铿锵足音。 产业之变:传统工业园转身 2003年青龙纺织工业园建立后,众多纺织、服装企业纷至沓来、陆续投产,但多数企业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 5年来,青龙以壮士断腕的信心和决心,先后关闭了23家化工企业和135家低产出、低效益、高耗能企业,关停“小锅炉”54个。 其中,黑牡丹天宁科技园就是青龙街道转型升级的典范。 2010年,黑牡丹集团和天宁开发区战略合作,利用约1000亩原黑牡丹厂区土地,建设成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引领区、生产型服务业集聚区和科技企业加速器、上市公司的孵化器。目前集盛星泰、贝金惠源、德凯医疗器械等高科技企业已经入驻。 “引来一个,带来一群。”由鼎晖投资与上市公司恒生电子联袂打造的常州恒生科技园落子青龙,将引进超过500家高科技企业,提供3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培育上市公司2家以上,形成一个年产值超30亿元、税收超3亿元的生态科技产业园。以亚玛顿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天晟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以上能为代表的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基地,正在凝聚成为青龙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通过多次洽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与天宁区共同打造的常州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落户青龙,将为青龙的现代科技园区提供公共服务和专有技术服务两大系统平台。 传统的纺织服装业在总量占比由3年前的70%下降到现在53%的同时,也脱胎换骨实现了质的提升——旭荣针织建立起“国家运动休闲针织面料检测基地”、艾贝服饰在全国开设140多家ABLE品牌专卖店、三毛集团的意大利品牌“德酷意”即将闪亮登场…… 环境之变:污染水乡成为生态街道 “过去,水乡青龙的3条主要河流,横塘河畔垃圾棚户连营扎寨,丁塘河边是城市垃圾填埋场所,北塘河两岸鸡舍鸭舍猪舍连片。”青龙水利绿化科排涝站站长朱苏方,在青龙工作30年了。对于这个污染的水乡,他是既爱又恨。 2008年起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青龙街道先后投入2588万元,对区域内河道和浜塘全面清理,对糜家塘等主要河道全部完成清淤,沿线企业、村庄实施雨污分流,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此后,再投5818.3万元,全面完成57.84万平方米的绿化提升工程,绿化覆盖率保持在50%以上,建成了以横塘河自然绿色生态廊道为轴、以横塘河湿地公园为核心的绿地生态系统。 如今,青龙的天变蓝,水变清,空气也变好,初步形成了水岸生态为特色,道路绿化为网络,湿地保护建设为重点,人、水、绿、城和谐交融的生动景象。去年,青龙街道成为天宁区首个通过考核验收的国家级生态街道。 民生之变:农民笑着向市民转变 家住常青中心村的钱凤珍阿姨告诉记者,原先要跑远路到红梅菜场或翠竹菜场买菜,买个菜到家要花近两个钟头。“有了九龙菜场,买菜真是方便了不少,出门三五分钟就到了,菜还便宜,环境也干净,档次高。” 3年来,街道共投资3亿多元,建设了九龙菜市场、青龙苑菜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福宫(纪念堂)、垃圾中转站等一大批民生工程。 “让过去的农民,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街道共投入700多万元,完善了安置小区的技防设施、健身设施、消防设施等,居民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感大大提高。至2011年底,已有11041人纳入失地农民保养,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失地农民年老社员保养水平逐年提高,保养金从2009年的300元/月提高到2011年的500元/月,群众幸福指数显着提高。 街道还投资4000万元创办了青龙幼儿园,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为青龙的子弟和外来务工子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3000平方米的新市民活动中心设施齐备,活动异彩纷呈,充分满足了居民的文化需求。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