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来自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强化 |
发布日期:2011-12-13 |
昨天清晨,天宁区北环新村114幢居民姚凤英和平常一样,在老小区的公用院子里,义务挥起扫把——这一扫,使这个曾经到处垃圾、遍地杂草的院子,长年保持了清新整洁。 当天,姚凤英和其他29位普通市民一起,获得天宁区“城管奉献基金”热心市民奖。他们是从各街道上报的近5万名义务城市管理员中评出来的。 随着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大,建设现代文明、城市文明这个重大课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了面前。管理城市的难度越来越大,仅靠一个城管部门已远远不够。3年前开始,常州市委、市政府开展“城市找差行动”,市民从自己身边的“差”找起,积极参与,“百人找差团”很快发展成“万人找差团”和“网络找差团”,把千余个“差”放到了有关部门面前。有关部门逐步进行整改,并接受“找差团”监督验收。 随着找差、整改的逐步深入和见效,众多居民开始超越市民意识,在关心自己切身利益的同时,公民意识日益觉醒并逐步强化,直接动手参与整改,而且,参与管理城市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两年前,天宁区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专门建立了城管奉献基金,设立无私奉献奖和热心市民奖。通过全民推荐,对热心管理城市、参与整改的市民进行奖励,并把获奖者的事迹编成故事、拍成短片,在我市广泛开展的市民道德讲堂上进行宣讲,让热心管理城市的市民体验一种崇高的荣誉感,让更多市民积极加入。城管部门由此也激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工作触角遍布角角落落,对所有老大难问题一项一项切实解决;由此又进一步激发了市民参与管理城市的积极性,既动眼“找差”又动手“扫差”的市民发展到了5万人。今年11个月中,对找出的7243个问题,政府部门和“扫差”市民共同进行整改,整改率达到了99.97%,社会调查显示,满意度在92%以上。 从“万人找差”,到“5万人扫差”,市民既当“裁判员”,也当“运动员”和“监督员”。昨天,记者见到部分受表彰的“义务城管员”。其中,“80后”小伙子王臻随身携带一把铲刀,多年来义务清理“牛皮癣”广告已有1万多张,制止乱张贴乱涂写行为100多次;退休教师胡富荣把社区内一条脏乱差的弄堂修成一条整洁的小路;居民周明华“公共场所的健身器具谁来维修保养”、“把盲道还给残疾人”等建议,都在市民参与和监督下得到了解决。 正是这些公民意识的觉醒和逐步强化,才让常州市区得到了“24小时保洁”,奠定了常州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石。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