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元化特色 茶山街道每个社区都有“个性” |
发布日期:2012-01-05 |
在茶山街道清凉二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楼里走一圈,最吸引眼球的一定是满墙风格各异的书画作品。66岁的居民谢林林语带自豪地说,这都是居委会乔迁时,社区书画小组创作的。“平常三天两头在这里活动,就跟自己家一样,感觉很幸福!” 去年以来,茶山街道根据每个社区居民群体、周边资源的差异而量身打造不同的社区服务方式。除了清二社区的“幸福”主题之外,还有以心理咨询、民防工作、居家养老、志愿者等特色,可以说,每个社区都显示出了不同的个性。 清二社区: “幸福365”深入人心,居民自发作诗写歌 几十幅漫画,几十首诗,组成了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幸福,就在身边》。 创作这本小册子的,是清凉二社区的7位居民。每幅漫画下面,都配着四句温馨亲切的小诗,说的都是社区里的事儿:楼道文化、绿色讲坛、邻里互助、社团活动…… “幸福365”是清凉二社区一居一品建设的主题,具体指的是“3条主线”——班子廉洁、党员队伍、社区服务;“6大主力”——红袖标”治安巡逻队、“春之声”合唱团、“蓝领”为民服务组、“绿袖章”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夏之韵”书画协会、“喜来乐”全民健身示范队;“5个载体”——在关爱中传递幸福、在参与中寻找幸福、在自治中感受幸福、在活动中享受幸福、在共建中提升幸福。 “幸福”二字说的是感受,落到的都是一件件实事上。比如2009年民族鱼坊和清二社区共同开办的“渔情鹤义”老年助餐点,这种由餐饮公司为社区配送餐点的居家养老助餐模式,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在此基础上打造的天宁区老年配送服务中心,已在前年10月启用。 幸福感提升了没有,社区居民的感觉最能说明问题。小诗作者谢林林和另一位居民、退休音乐老师张杏昌有感而发,合作写了首《青二社区之歌》,前前后后修改了一年时间才满意:“同济桥畔运河旁,清二社区新风尚……” 朝二社区: 失业人员多,再就业机会更多 梅勇今年33岁,大学毕业以后做过网络工程、修过打印机,去年年初开始,自己在家做起了短版印刷。 家里最大的房间加上阳台,就是梅勇的工作室。“现在接的活主要是做台历、开会资料、产品说明书等,一个人都能搞定!”陷在四五台机器、堆得满桌满地的资料中,梅勇对着电脑屏幕一脸专注。“社区给了我很多支持,为我报名创业培训,还帮助我申请营业执照。” 梅勇算了算收入,一年6万保本,这样除去还房贷,生活比原来宽裕不少。要是发展好,今后还能有自己的店面。 作为江苏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朝二社区有3200多位下岗失业人员,社区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对他们的服务也做得极为细致。为就业困难人群建立了“特殊档案”,做到“一人一档、跟踪服务”;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各种就业培训,联系用人单位优先来社区招聘;每月办一期《就业简报》发布就业信息。 截止到去年11月底,朝二社区今年登记的470位失业人员,已有435人实现了再就业。居民庞春芳开办的常州四新船用设备有限公司,还带动了32人就业,平均工资达到2400元。 同济桥社区: 居民们有个“心灵氧吧”,背后是15位心理专家 同济桥社区居民A女士,儿子婚后和媳妇住在丈母娘家,平常很少回家。日子长了,A女士内心开始不平衡,白天来找社区工作人员诉苦,聊着聊着就忍不住哭。社区觉得A女士需要开导,给“瑞文心理工作室”打了个电话。当天晚上,心理专家王瑞文团队的老师便赶了过来,一番问询才发现,A女士已有自杀倾向。经过免费心理治疗,A女士很快恢复了正常生活和好心情。 2008年“瑞文心理工作室”进驻同济桥社区至今,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在遇到学习、生活、情感等问题时,会首先想到社区。着名心理专家王瑞文在这里有一个简单温馨的小工作室,团队的15名心理老师只要接到社区的电话,再忙也会安排人赶去,绝不隔夜。区域共建单位常春村委、清三社区也常常求助于这个“心灵氧吧”。 现在,江技师心理协会的15名志愿者也加入了进来,社区的心理门诊、沙龙活动越办越活:教学生“如何克服坏习惯”、与家长探讨“怎样与孩子沟通”、告诉年轻父母“儿童进食障碍、睡眠问题如何应对”…… 新城逸境园社区: 综合减灾馆全省领先,逃生图贴到每个楼道 走进新城逸境园社区的综合减灾馆,入口处的LED屏幕上醒目地挂着全省首张社区电子逃生图。社区主任施建英介绍说,不管住在哪幢楼、哪一户,只要鼠标一点,立马就会显示最佳的逃生路线。 这张电子逃生图,是投资20万、去年10月底建成的新城逸境园综合减灾馆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馆内的综合演示厅还拥有一套真人模型可供居民练习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措施,救生绳、防化服、急救箱、应急手电筒、手摇警报器等应急装备也一应俱全。减灾管里的设施设备平常就开着,常有居民过来参观、体验,在电子阅览区里看书答题。 翻看减灾馆内的活动记录,会发现新城逸境社区对民防工作一贯的用心。减灾馆建成之前,社区已经在小区里每幢楼的楼道口都贴上疏散掩蔽逃生图,旁边详细列出了进入避险场所时需携带的物品清单、防空警报信号、救灾报警电话。去年6月,社区还举行了一次防震应急疏散演练,15分钟内,50多位居民、民防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工作人员全部疏散到安全地点。10月,新城逸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综合减灾馆里学习急救知识、体验心肺复苏。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