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实现现代化蓝图到2015年设800家研发机构
发布日期:2012-04-06

  指标解释

  中国常州网讯 “研发水平”,反映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包括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创新型科技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企业研发机构数3个子项。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指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计算公式为: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研发(R&D)经费支出/GDP×100%。

  分析解读

  一部世界现代化史,就是一部创新驱动史。正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科技突破,引发了新的产业革命,并对经济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研发水平”指标的设定,体现了创新驱动对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作用,也是对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考量。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国际通用指标,也是我市优势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标志。2007年,美国为2.67%,日本为3.44%,德国为2.56%,韩国为3.47%。

  2010年,江苏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1%,2011年为2.2%。常州2010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3%,确定2015年目标值为3%,高于省定目标值2.8%——旨在推动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创新型科技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是我市新增的特色指标,也是科技部考核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要内容。2010年,我市该项指标为3.1%,2015年确定目标值为6%。“企业研发机构数”,也是我市新增的特色指标,反映企业科技创新水平。2010年,我市为502家,2015年确定目标值为800家以上。

  “新增两项特色指标,将进一步推进全市‘一核八园’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园区集聚创新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的载体作用。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分析。

  实现这一指标后,对常州、对百姓意味着什么?

  今年是我市“创新驱动加速年”。全市正在把科技创新作为常州新一轮发展最大、最新的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抢抓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先机,加快“一核八园”发展步伐,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今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将力争达到2.5%。力争企业新增“两站三中心”60家,重点企业全部建有研发机构。

  “研发水平”这一指标实现后,意味着常州已建设成为一个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创新型城市。特别是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届时,“一核”科教城不仅成为引领全市创新发展的大平台,还将成为华东一流研发产业集聚区;“八园”特色产业爆发式增长,涌现出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产业和产品。与此同时,全市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人才高地加快构筑,国内外科技资源和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常州集聚,为常州未来几十年产业发展积蓄充足的后劲与潜力。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业结构的优化、人才比例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攀升等等,都将给城乡生活和广大市民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对就业技能和职工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崔彦玲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