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建设文明城市 常州让市民更自豪
发布日期:2011-09-04

  建设全国文明城市迎接国家测评系列报道之三

  解决老问题,展现新面貌——建设文明城市,常州让市民更自豪

  变化在不经意间。

  如今,文明已渗透到城市的每一处肌理。行走在这里,你会发现,道路宽了,绿色多了,河水清了。城市环境不断提升的同时,人文环境也得到改善,走到哪,迎接你的都是笑脸,都是信任,都是理解。

  每一天的日出,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常州,都在变靓。常州,正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心态,张开双臂,欢迎四海宾朋。

 

红梅公园

  建设文明城市为了谁?咱老百姓!

  文明城市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时刻注意言行举止,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穿马路、不破坏公物……如果你做到这些,还只是一小步。

  实际上,文明城市所包含的内涵着实丰富。她是对一个城市文化、社会、经济发展、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一个综合性评价。细化开来,涉及到“八大环境”,即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这八大环境的建设和提升,每一项都与市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公共设施建设和保障基本文化权益这两点,近几年常州在无障碍设施、公交、街巷内设施、影视、报纸、图书馆、大剧院、惠民演出等方面的进步,相信每个市民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到。

 

景观河带

  建设文明城市,是对城市总体文明形象的提升,对市民生活,则是很多细节的改善。

  年初,一支拥有300名成员的城市“找差团”正式成立,成员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普通市民和网民。他们既有在网上发帖找差,也有带上相机和纸笔,走街串巷,对城市“挑刺”,为文明加分。他们关注的,都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细节;这边的人行道板破了,那边下水道不畅了;这里有块广告牌不牢固了,那里缺少个垃圾箱……

  如今,300人的“找差团”已发展为城市管理万人“全面找差团”,仅仅是今年上半年,围绕城市长效综合管理13项事件及相关部件内容,在全市160条主次干道和6个城市主要出入口,“找差团”共找出各类问题1248个,涉及22个责任单位,截至目前,所有问题都已经整改完成。

  今年5月以来,市环保局开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百日行动”,对敏感地区和重点问题分别实施夜夜查、时时查,其中6月20日至7月10日,由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中心、新北区环保局三部门联合,每日巡查盯防,对园区企业及周边附近区域进行24小时的巡查。

#p#

 

老小区整治之后

  从戚大街的垃圾山,到茶山街道富强村委的“原始公厕”,疑难杂症统统解决了

  有问题,老百姓提了,究竟有没有落到实处?市区两级的督查问责工作组,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受理和处理市民们对建设文明城市的问题、投诉和建议,督办市领导批示的重大、复杂、疑难问题,以及市民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追踪每一件事情的进度和完成情况,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

  戚大街54号原本是一片房屋,建有民房、银行、制药厂,2008年为了配合城际铁路绿化工程而被拆迁。因涉及土地权属问题,拆迁后的空地上一直堆放着建筑垃圾和铁路施工挖出的大量土方。

  日积月累,这占地1700平米的空地,成了一处垃圾山。临街周围,有老居民区、商铺、实验学校,因此也是相关部门最为头痛的“城市牛皮癣”。4月20日,戚区创建办指挥部几位领导和区建设局、城管局、规划局、戚街道相关负责人一起到现场实地查看,并立即召开了专题协调会议。第二天,堆积如山的垃圾就被全部清理干净。

  曾经的垃圾山如今焕然一新,规划建造了小广场、 停车场、绿化道板,在此修车多年的杨师傅感慨说,“憋了这么多年,这下终于惬意了!”

  眉头舒展开的,还有茶山街道富强村委的百姓。一直以来,富强村的公厕都是个旱厕,也就是俗称的“化粪厕所”,这类厕所一般建在在缺乏下水道设备的地区,没有冲厕设备,只在厕隔间挖个大坑用作储粪。村民们说,近几年村里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乱倒垃圾和粪便的现象只增不减,公厕臭气冲天,天一热,又哄满了苍蝇蚊虫。

  4月初,村民薛金文从报纸上得知常州正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消息,立即将公厕现状和全村村民的改建愿望写成一封信,直接寄给了建设指挥部。

  薛金文自己都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收到了回音。4月19日,天宁区政府、市建设局、茶山街道组织召开了专题协调会,市创建办公共环境组和督察问责组派员督查,解决了这一历史问题,公厕由旱厕改造成水厕。

  市民们的眼睛很亮,除了反映影响自己生活的问题,还有不少是走在路上看到、随手拍到的。密密麻麻的问题,不论大小,转到哪个部门,解决得怎么样,都是要尽力追究到底的。

 

绿荫丛中

  文明建设是老百姓的事儿,市民行动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在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式,数万人云集常州奥体中心,而进出秩序井然,场内干净整洁,闭幕式上大雨滂沱,也无一人中途退场;

  在南大街商业步行街,节假日人流量近50万人次,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却有了一番新景象:地上很难再找到烟头和乱扔的瓜皮果壳,乱闯马路者更是越来越少;

  成都市民刘向东来常出差,在出租车上丢了价值千万元的机密专利文件和5000多元现金,得到两位好心“的哥”和常州运管中心的帮助,失物全部完璧归赵,事后他送来锦旗说:“常州真心真情感动异乡人!”

  ……

  城市由一个个市民主体构成,一个城市的整体文明最终体现在每一个市民的文明素质提升上。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这座城市的形象,更让每一个城市的主人成为城市文明的践行者和扞卫者。“创文明城,有我一份;做文明人,算我一个。”今天,这口号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实际行动。

 

三河三园景色

  5月11日,刚听说要开展机关干部入社区活动,家住文亨花园70多岁的顾曼云就不顾腿脚不便,自告奋勇前往社区,表示要充当“向导”。

  最近,永红街道清潭三社区101幢居民楼的楼道门口,贴着这样一封“告居民书”:请大家勿随地吐痰、擤鼻涕,勿随手乱抛瓜皮果壳,共同来爱护这个环境,爱护这个“家”。

  原来,去年底社区为了加强治安防范,每幢大楼都安装了电子防盗门,这样一来,清洁工也被拦在了门外。一段时间下来,楼道里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塑料袋,清洁成了很大的问题。

  家住101幢的退休教师鲍友琪见状,主动承担起了清扫楼道的责任,将散落的垃圾一层一层扫净,用涂料将楼道上下墙面上的小广告刷掉,并写下了这封公开信。

  2011年,“我为城市文明加一分”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启动,全市30万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创文明城,做文明人”,为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p#

 

透景透绿景观绿化

 

新区公园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