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的爱——记清四社区好母亲李志芬的故事 |
发布日期:2012-03-30 |
一头花白的短发,个子不高,笑起来很慈祥。这是初见李志芬给我留下的印象。李志芬原先是光辉变压器厂的一名普通工人,现年64岁的她与丈夫已双双退休在家。如果不谈及以下的故事,你一定会以为李志芬只是这样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妻子、母亲,但是就在她的身上,却有着这样一段感人至深的事迹。 时光追溯到五年前,李志芬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女儿聪明乖巧,就职于一家银行,收入不错。李志芬和丈夫都是厂里的普通退休工人,生活虽谈不上富裕,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其乐融融,和谐安康。对此,李志芬倍感知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李志芬的女儿在结婚后的第三个年头不幸得了重病,经医院确诊为红斑狼疮,因病医治无效,年仅28岁的女儿便这样匆匆离开了人世。女儿的不幸离世对李志芬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世上有哪一个母亲能接受得了这样的沉重打击。 守着这个噩耗,李志芬几乎陷入绝望。在女儿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她每天以泪洗面,痛苦万分。每每有人谈论起自己女儿的时候,她总是略带自豪又极其悲痛地说:“女儿从会计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进了银行,如果不生病,现在一定生活的很不错……”每当说到这里,李志芬的眼泪便如雨下。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志芬在电视里看到了有一对来自贵州的孤儿需要好心人收养,其中姐姐13岁,妹妹11岁。看着电视画面里这一对可怜的姐妹俩,李志芬在心里暗暗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是能将姐妹俩中的一个领回来抚养,家里就不会这么冷清了!经多方打听,李志芬终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见到了姐妹俩。当时准备领养这一对孤儿的人有很多,但是考虑到家庭负担情况,他们都只想领养其中一个,李志芬起初也是这么想的,她原本只想领养一个妹妹,这样家里的负担也不会太大,但是考虑来考虑去,她觉得如果姐妹俩被分开领养,对她们以后的成长以及心理肯定会有负面影响。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李志芬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姐妹俩都领回家抚养,这样姐妹俩就不用再面临分离了! 2007年11月份,通过办理相关手续,李志芬正式领养了这一对孤儿。当时,姐妹俩就读于湟里小学,考虑到姐妹俩年纪小,一时适应不了陌生的环境,李志芬并没有立即把姐妹俩接回家。而是每天往返于清潭、湟里之间,给她们送饭、送衣服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虽然每天都要坐几个小时的公交车,一路颠簸,可是李志芬心里却很开心,因为每当想到自己的这一对“新女儿”,她就浑身充满了动力。就这样,每天两地奔波的日子持续了好几个星期,李志芬感觉到这对新女儿对自己已渐渐有了信赖和需要,在征求了姐妹俩的意见后,正式把她们接回了家。 这样一来,原本冷清的家里顿时热闹了起来,气氛活跃了不少。李志芬对这一对新女儿百般疼爱,照顾的无微不至。姐妹俩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但是由于姐妹俩来自贵州农村,生活习惯与我们截然不同,在李志芬的多次劝导下仍然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此,李志芬就在晚上找姐妹俩谈心,耐心加以引导改善。姐妹俩犯了错,李志芬从不打骂,而是心平气和地跟她们讲人生道理,循循善诱。在李志芬的耐心教育下,姐妹两人现已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且非常懂事,平时在家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衣服、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等做起来井井有条。 现如今姐妹俩已经上了初中,学费、生活费也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李志芬和丈夫两人的退休工资抚养两个女儿也显得有些吃力了,但为了让收养的两个女儿不过苦日子,李志芬在外面找了一份照看小孩的工作。平时学校要交钱,李志芬哪怕是借,也不会让女儿晚交一天,不让女儿在学校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她总是将最好的都奉献给两个女儿。当谈到女儿们的学习情况时,李志芬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女儿们的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对此她感到非常自豪。 五年如一日,对待两名养女,李志芬毫无保留地奉献出了自己作为一名母亲的全部的爱。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