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人过“清明”的传统习俗
发布日期:2012-04-05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在每年的4月4号或5号。常州人是很看重这个节日的。何况现在又成了国定假日。

  清明前一天叫“寒食节”,是纪念春秋晋国介子推的日子,早已忘掉。清明这天,常武人习惯在门口或灶间插上柳枝,小孩子则把柳枝编成圆形环圈戴在头上,或把柳枝连叶带皮捋到顶梢,成一柔软可以抖动的“柳球”。有的将艳丽的桃花插在檐下的门环上,以示清明临门,平安报春,藉以辟邪,带来福祉。早晨吃春节前做的大团子,切成片放在锅里油煎,烹以酱汁拌糖。先祭供祖宗,然后合家同吃,烘托出清丽欢乐的节日气氛。

  清明是扫墓祭祖的节日。节前,常州人有“上坟”的礼俗。旧时实行土葬,先行清除坟周的杂草败叶,补好坟墩上缺损之处。然后以白钱纸放在墓顶,用泥块或瓦片压住,叫做“飘纸钱”,再点燃香烛,摆上酒菜、糕团,按长幼辈份依次跪拜,同时焚化锭箔。祭毕,供品悉数送给坟亲,只有鱼是要带回去的,以取“富足有余”的吉兆。

  清明节“吃祠堂酒”,也是常武地区人过节的一项活动。祭祖仪式由族人公认有威望的,或按辈分的族长主持,对着祖宗牌位或遗像行跪拜礼,传承前人“睦族敦宗,慎终追远”之礼。现在多数以分散的形式来纪念祖先,何种形式不拘,但不能忘记祖宗。否则,就成了“数典忘祖”。

  常武地区有清明作节的习俗。这天,武进运村、牛塘桥、洛阳、孟城、焦溪舜过山、吕墅、小河黄山等地,都要置备酒菜,盛邀亲眷朋友吃“清明昼饭”。大家春风满面,轻装秀面,欢聚会餐,充满了融融春日的欢乐氛围,别有一番情趣。

  老常州人还流传下诸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冻小鬼”等农谚俗语,唐诗也有“清明时节雨纷纷”之句。说明这一阶段气温还偏冷,一直要到“三月三”以后才能“穿件单布衫”,所以要顺应“春二三月乱穿衣”的规律,注意棉、夹、单衣随时调整换穿。

  清明节还有放“断线鹞”的习俗,说这天是春季放风筝的最后一天,此后,小麦拔节,不能再踩,往往故意将风筝线铰断,任其飞走,以为这年的晦气可被断鹞带走。清明节最好是晴天,有“清明要明,谷雨在淋”,“清明晒得杨柳枯,又有干面又有麸”之说,因为长期阴雨不利于三麦生长也。

  旧时,久住城市的常州人,还有清明前后结伴到郊外踏青远足的习俗,看看桃红柳绿,换换新鲜空气,饱览大好春色,健康愉悦身心。时下的清明,除了缅怀先烈,祭念祖先这些老传统外,其它似乎淡化,甚至消失了。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