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千名老区学生 民革市委与上沛小学5年共建见实效 |
发布日期:2012-04-23 |
4月11日,在溧阳上沛小学,当听到学生们用稚嫩的声音宣誓“今日您助我,明日我助人”,当接过学校回赠的“捐资助学,大爱无边”牌匾,每一个民革党员都为双方5年来的爱心共建感到自豪。 溧阳上沛小学是我市一所地处贫困地区、规模较大的老区学校,拥有学生近千名,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多种条件限制,该校教育环境建设困难重重。“没想到上沛那么远,从市区开车要近两个小时,道路还这么颠簸。更想不到的是,学校有一栋挂着‘图书馆’牌子的教学楼,但走进去一看啥也没有,书架上都是教师的备课用书,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少之又少,哪像一个校图书馆呀!”民革市委副主委谭震至今记得2007年第一次到上沛小学考察的情景。 在学校食堂,一同考察的民革党员还发现尽管学校已经尽可能降低学生午餐的收费标准,但还是有些穷苦学生交不起伙食费,中午就吃自己带的咸菜饭,根本无法保证成长必需的营养。 “以前只看到电视上报道偏远地区学校条件差,从没想过我市老区的学校条件也如此艰苦,太委屈这千名孩子了。”民革党员们的心被震撼着,他们强烈感到,必须发挥党派优势为孩子们做点事情。 与上沛小学爱心结对后,民革市委首先想到的就是为上沛小学的孩子们建立一座真正的图书室。 2007年9月,3000册、价值3万余元的崭新图书被分类打包,满满当当塞在一辆加长金杯车里送到上沛小学,这是民革市委为上沛小学的孩子们送去的第一批“精神食粮”。此后年年如此,如今图书馆已初步建立了年级分级阅读、教师阅览及条码扫描、电子归档等系统,学生累计阅读量达10万余次。与此同时,5年间,民革市委还每年资助该校2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每人每年300元。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气象等科普知识的普及引起热议,民革市委又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科学之窗,帮助上沛小学建设了价值2万元的气象观测站,温度计、干燥剂、风向标等工具仪器一应俱全,这不仅成为溧阳地区唯一一座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小学气象站,也被溧阳市教育局设为“科普教学园地”。“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气象兴趣小组,老师和同学都成了气象观察员,每天记录温度、风速、水温,及时观测,气象播报员也成了一些孩子的梦想。”学校副校长陈惠英感慨地说。 针对上沛小学教学条件艰苦的问题,民革市委还专门邀请常州市区两位从事语文和数学教学的名师赴该校上公开课,为孩子们送去电脑,一次次为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添砖加瓦。 爱心共建不仅改变了上沛小学,也在每个民革党员心中激起涟漪,它让党员们形成了一种“同心”信念,让博爱在感恩中传递。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