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万人!基本社会保障指标依然重在“广覆盖” |
发布日期:2012-04-24 |
指 标 解 释 “基本社会保障”,反映社会保障程度,包括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率、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5个子项。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以及其他有养老保障人数之和占年满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总人口的比重。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际参保人数(不含城镇居民参加新农合人数)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之和占本统筹区内户籍人口总数的比重。 失业保险覆盖率,指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占应参保人数的比重。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人员,个体经济组织及其雇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率,指享受保障性住房的家庭户数占全部应保障家庭户数的比重。对中等偏下收入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城镇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应保障群体做到应保尽保。 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指每千名老人平均拥有养老机构的床位数。 分 析 解 读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幸福的重要保障。与小康指标体系相比,基本现代化指标将社会保障范围从城镇延伸到了农村,并设计了涵盖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各个方面的5个子项指标。 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基本社会保障指标依然重在“广覆盖”。 引人注目的是,我市还将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率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指标体系对于养老机构建设的考量,采用了“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这一反映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水平的国际通用指标来衡量,直观而具体。 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2011年末,我市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全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266万人、359万人、89万人。 近年来,我市养老机构建设速度大幅提升,仅去年就新增养老床位1960张。目前,我市共有养老床位15000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21张。 实 现 路 径 虽然人人享保障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未来几年我市仍将采取多项措施提标扩面。一方面,巩固和保持社会保障综合覆盖率,完善制度体系,做好城乡各类社会保险制度间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稳步提高各类保障待遇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 在扩大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率方面,我市将致力于完善多渠道、多形式解决群众住房困难的住房保障体系,将通过实施“建储并举、租补并行、加快保障、有机对接”等一系列措施,降低住房保障准入门槛,提高住房保障补贴标准,实施保障房建设与收储并举,让更多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早日入住保障房。 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到2012年,各辖市、区养老机构床位数保持年均增长18%以上;2015年前,各辖市、区都要建立一所政府主办、床位达300张以上的福利型、保障型养老机构;到2012年,各辖市、区都建立1所以上“爱心护理院”;2012年各镇养老机构床位数达老年人总数的3%左右。今年,我市力争全年新增养老床位1700张以上。 实现这一指标后,对常州、对百姓意味着什么 以“广覆盖”为目标的“基本社会保障”指标实现后,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纳入到社保这张“安全网”中。无论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无论是职工还是居民,都可以在社保体系中对号入座,获得针对自己身份的社会保障,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助、住有所居”。同时,随着社保体系的不断健全,不同群体间的待遇差别有望逐步缩小,更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的各项待遇水平也有望逐步提高。社保“给力”之后,劳动者渐渐过上与经济增长同步的体面生活,百姓的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花钱时不再有那么多的顾虑,可以更加大胆地消费。良好的社会保障,可以撬动和持续释放居民消费需求,为常州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