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14年前你帮我 14年后我帮你 这是我们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2-06-20

  14年前,在扬州市家装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刘刚,得知扬州大学商学院学生王怀栋因家境贫困学业难继时,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资助这个农家学子完成了大学学业。

  14年后的今天,王怀栋已是我市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而刘刚却因为一系列变故失去了企业和收入来源。苦寻恩人多年的王怀栋,得知刘刚境遇后,同样是毫不犹豫,伸出了报恩之手,聘请刘刚为自己公司的生产安全管理员,不仅包吃住,还提供3000元的月薪,为刘刚一家解了燃眉之急。

  两张照片

  王怀栋的办公室抽屉里,珍藏着两张泛黄的照片——这是扬州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捐资助学仪式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合影,拍摄时间分别是1998年和1999年。“从扬州,到新疆,再到常州,这两张照片我一直带在身边,就是要提醒自己,是谁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拉了我一把。”

  1997年夏天,扬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赣榆县王柳湖村王怀栋手中,让这个清贫的农家喜忧参半。“家里还有一个妹妹要念书,一家都是农民,父亲还体弱多病。”王怀栋说,当时普通高校一年学杂费要3000元左右,这对年收入才1500元左右的王家来说,压力不小。为此,王怀栋并没有填报自己心仪的专业,而是选择了扬州大学的会计师范专业,“当时,师范专业每月有70多元的助学金,学费还能减半。”即便如此,1997年9月,当王怀栋独自到学校报到,缴完所有费用后也只剩下了一个月的生活费。接下来的日子,在他的记忆里,就是发传单、打短工、做促销……在食堂,他从不打荤菜;在课余,他拼命打工。

  就在他感到重压下自己快承受不了时,扬州惠龙装饰有限公司老板刘刚出现了。

  “从大二开始,他每个月给学校打200元,月初就能拿到,这对我的帮助实在太重要了。”王怀栋说,这对那时的大学生来说,差不多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这些钱除了能改善伙食,还能“买”到珍贵的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让他找回了自信。“从大二开始,我就减少了打工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上,到大三时,我已经入党,还当选了学生会主席,并连续3年拿到学校的一等奖学金。”

  1999年12月的照片上,王怀栋似乎脱胎换骨,从大一时面黄肌瘦的少年,变成一个充满生气的小伙子。

  王怀栋的10年间

  有了刘刚的资助,王怀栋本科毕业后顺利考上了石河子大学的研究生。2004年7月,王怀栋进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工作,2年后加盟校办企业翔宇公司,2011年翔宇公司转制为民营企业时,王怀栋毅然辞去了高校里令人羡慕的工作,受聘为翔宇公司总经理。

  王怀栋至今还记得,大四他考上研究生后,专门到公司跟刘刚告别,“刘老板送了我一支笔和一本本子,让我到了新疆好好学习,我说今后肯定要报答您,他笑着说没什么要报答的。”

  因为大二、大三的暑假都曾到刘刚公司进行过暑期社会实践,2004年一参加工作,王怀栋就凭着记忆到惠龙公司原址寻找,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了,“问了公司所在大楼的管理处,工作人员也说不清楚搬到了哪里。”2009年,事业小有所成的他更加想向刘刚一诉衷肠,于是,再次来到位于扬州市文昌中路的公司原址,却发现这里已经成了一片城市绿地,公司所在大楼也被围住,似乎要开发另作他用。心愿再次落空,回到常州的王怀栋不甘心,开始在网上搜索刘刚的信息,却始终没有任何线索。2010年4月,王怀栋给扬州大学统战部发去一封电子邮件,信中讲述了自己的现状和受助于光彩基金的往事,并说出了想寻找当年恩人刘刚的想法。一周后,他收到了学校的回信,却被告知近几年光彩基金和扬大的合作已经中断,学校也联系不上刘刚。王怀栋又把目光转向了与扬州市光彩事业促进会联手发起助学活动的扬州市工商联,但由于工作人员几经变更,线索又一次中断。

  屡屡碰壁,并没有打消王怀栋寻恩的念头。去年国庆节期间,休息在家的他又上网搜索,这一次,竟让他找到了刘刚在扬州某论坛上发的一个帖子,帖子里还有他的联系电话!兴奋的王怀栋迅速拨打了这个号码,电话那头果然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世事沧桑,报恩有期

  接到王怀栋电话的刘刚既意外、又惊喜。“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小王还记得我,而且他干出了一番事业!”两人聊了很久,刘刚得知王怀栋在翔宇公司做了总经理,而王怀栋也记下了刘刚现在的住址。

  几天后,迫不及待的王怀栋带着礼物赶到扬州。

  在刘刚家,他发现曾经的恩人如今却租住在一个老小区的旧民房里。原来,在1999年到2009年的10年间,刘刚先后投入七八百万元开办饭店、宾馆等,试图在多个行业大展手脚,却不料因种种原因,全部打了水漂,到2011年时已是债务缠身。而此时刘刚的儿子还在读大学,妻子也没有收入来源,一家人生活困难。了解到这些情况,王怀栋深情地握着刘刚的手说:“刘老板,你有困难,就来常州找我!”

  去年12月20日,面临年关一筹莫展的刘刚独自一人来到常州,找到了王怀栋。

  促膝长谈后,刘刚最终采纳了王怀栋的建议——留在翔宇公司打工,慢慢想办法共渡难关。在王怀栋的安排下,刘刚成为生产部的一名安全员,每天负责车间的安全管理。刘刚回家过年前,王怀栋还来到他的宿舍悄悄塞给他2000元。如今,刘刚工作已经快6个月了,每月3000元的工资已能维持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除此之外,王怀栋想方设法还在法律诉讼方面给刘刚提供帮助。

  刘刚告诉记者,从小跟着父亲学木工的他,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创办惠龙公司后,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助学,“当时惠龙公司是扬州市工商联的会员企业,工商联、光彩事业促进会和扬州大学结对助学,我主动报名结对了两个同学,其中一个就是王怀栋”。

  当年刘刚的公司生意不小,对于结对两名贫困大学生没有压力。刘刚当然也不会想到,14年后其中一名贫困生会向身陷困境的他伸出援助之手。

  “当初我帮他,并不图什么,而是觉得每个先富起来的人,都应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采访结束时,刘刚说他很感谢王怀栋的帮助,但自己并没有长期在翔宇公司工作的打算,想尽快重振旗鼓,“毕竟每个人都应该靠自己”。

  对于刘刚当年的出手相助,王怀栋心感千斤重,而对于自己如今的报恩,他却视如鸿毛:“没有他,也就没有现在的我,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事,真的没什么。”王怀栋同时告诉记者,他会在尊重刘刚的前提下,尽可能挽留他在翔宇公司工作,“毕竟刘老板年纪大了,我这里工作稍微轻松些,压力也小一些。”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