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并施人性化 51岁老杨城管的“两先”原则 |
发布日期:2012-07-10 |
“教育劝离流动摊贩时,我有个‘两先’原则,就是先从年纪大的入手、先从本地人入手;对工地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要做农民工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要学会和项目经理打交道……”今年51岁的杨平,是我市戚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的一名普通协管员,但在讲述自己的工作经验时,这位曾经的下岗工人说得头头是道。 3年前,老杨在我市电机电器总厂保卫科工作。企业倒闭后,他成了一名下岗工人。有一天,他在家看报纸时,看到了我市城管系统招聘100名工地管理员的新闻,“招聘没有年龄限制,我当时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参加考试后,老杨以优异成绩被录用为工地管理员,分到了戚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丁堰中队。然而,工地管理却并非易事,“工人容易打交道,但项目经理脾性各异,往往就很难琢磨。”吃过几次闭门羹的老杨没有放弃,而是走群众路线,每次去工地都会和建筑工人交心,日积月累,丁堰大小工地的工人们都认识了这位和蔼可亲的“老杨”,有了工人们的支持,老杨的工作也更好开展,“项目经理开什么车、什么时候来工地,工人们都会和我说,甚至项目经理哪里人、性格脾气我都了如指掌。”而在和项目经理打交道时,老杨的方法是恩威并施,“工地上有违规情况,我每次都是拍了照当面跟项目经理指出,整改到位后,我也会拍照存档。”但是,如果项目经理有问题、有难处,老杨也是义不容辞。2011年东方小学扩建工程,因为工期紧、任务重,项目经理正为办理渣土运输许可犯愁,老杨获悉后主动上门,带着经理一个个部门跑,很快办好了许可,项目经理感动之余还送上了锦旗。 “老杨和其他协管员不同的是,他在把这份工作当自己的事业做,对工作机会的珍惜让他有很强的责任感。”这是戚区城管大队大队长姜祖胜对老杨的评价。2010年,在管理戚区六角亭到大运河边长数百米的马路市场时,老杨和执法队员先从年长的本地摊贩入手,用家乡话教育劝离,对确实有实际困难的进行帮扶,等执法人员劝离了本地摊贩,外地摊贩也都走得差不多了。“我以前也是下岗工人,没有参加城管工作时也有过摆摊糊口的念头,对流动摊贩我首先是尊重,其次才是教育。”老杨如是说。 如今,每天早上6点,老杨就要赶到中队上班,8点半到11点巡视工地),下午巡视街道市容要工作到18点,如果晚上有整治夜排档任务,还得加班。工作固然辛苦,可老杨就像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他的城管协管员岗位上,毫无怨言。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