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界帮扶薛埠镇脱贫 10个村甩掉贫困帽子 |
发布日期:2012-07-16 |
“去年底,村上引来投资1200万元的有机蔬菜种植项目,现已进入一期实施阶段,产品全部销往沪宁线大中城市,年利润在100万元以上。”薛埠镇东窑村党支部书记周国忠日前告诉记者,村上困难户到园区务工,3年内可全部脱贫。 据了解,两轮“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活动,常州市各帮扶单位和党员个人,向金坛市茅山老区薛埠、朱林、直溪3镇的60个村捐资数千万元,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了许多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和最实际的生产生活困难。由此,茅山老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该市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并迈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坚实步伐。 周国忠对结对帮扶后发生的变化感触最深。原先,因砖瓦厂运输卡车进出辗压,村上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两委一直租借老厂房办公。自从与常州市委组织部、市卫生局结对后,46户困难村民得到了资助,2009年、2011年村上还分别获得35万元和40万元捐资,浇筑了出村水泥路,新砌了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村上一鼓作气投入3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创建成常州市生态村和省卫生村,村级集体收入也从前几年的25万元增加到68万元。 在新一轮“百千万”工程中,薛埠镇帮扶村已由原先的26个减少为16个,河口、方麓、连山、茅庵等10个村已甩掉经济薄弱村帽子,并已有能力结对帮助周边其他村发展。 “百千万”帮扶工程要求以实施产业发展项目为重点,这成为结对帮扶双方共同的愿望和行动。3年前,常州市台办穿针引线,将台商陈文坚的满堂红苗木种植项目引荐到彭城村,7元一株的树苗,村民只要出1.5元,3年后以20元回购,村民邓罗照栽插3分地,卖到1.7万元。已是第3次进村调研的市台办主任许春元,与村支书郑国华商量后,达成利用现有树苗扦插,进一步做大满堂红苗木项目的共识。与花山村结对的市侨办,准备筹集资金近100万元,搭建1000多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工业项目;常州市农委帮助直溪坞家村筹资335万元,新建1500亩高标准农田,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