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墅堰身边好人综述:“好人”群体激发“火车头”效应 |
发布日期:2012-07-16 |
这是一幕暖人心房、令人难忘的场景: 时间:2011年11月28日。 地点:常州市钟楼区花园南村社区“道德讲堂”内。 主人公: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常州戚墅堰区花苑社区居民、“钥匙阿姨”徐琴秀。 这是一场既普通又特别的“道德讲堂”活动,主人公是徐琴秀,观众有刘部长。在听完“钥匙阿姨”的故事后,中央首长的手紧紧握住了这一位善良的老太太,动情地说:“你就是我们身边的楷模,我们要向你学习!”…… “钥匙阿姨”徐琴秀、15年与农民工打成一片的“民心警察”刘祖明、为了城市洁净而异味难消的环卫工人蒙景谋、捡到百万元钱物归还失主的林雪翠、刘海娟母女、数十年照顾瘫痪妻子的周庆坤……截止目前,戚墅堰区已有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当选人数名列7个辖市区之首…… 一个个身边好人、一件件凡人善举,描绘出“小区大善”的生动图景,在一次次温暖戚区乃至全城老百姓的时候,也成为牵引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平凡处显伟大,细微处见精神,崇德尚善的涓涓细流正汇成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洪流! 千年文明积淀、道德文化引领,“好人”群体在这里悄然而兴 在这里,有着迄今为止常州地区最古老的文明圩墩遗址,这是6000多年前马家浜文化的集中代表。数千年文明史,在这个面积不到32平方公里,人口不过10万的小区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更赋予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纯朴的品格。 面对长期以来相比兄弟城区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戚区人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比学赶超的劲头。随着市委市政府“挥师东进”战略的深入实施,戚区人敏锐地意识到:加速崛起,把小区做强、小区变靓的时刻已经到来,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大好机遇,用好用足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凝聚全区民心民力民智,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弯道超越”。 在“奔跑”式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始终保持准确的方向、坚实的步伐和强大的动力?面对这一命题,区委区政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扎实推进,市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的不断提升给出了有力答案。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促进全局发展的基础工程,高度重视,大力推动,不断累积起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德优势、文明优势、后发优势。借着全市办好道德讲堂,建设文明城市的这股 “东风”,戚区不甘人后,积极作为,兴起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道德讲堂建设起步早、亮点多。自2010年全市动员大会以来,戚区立足实际,迅速行动,把这项工作列入了各级党政班子绩效考核体系,引导各条线、各基层单位广泛建设道德讲堂。目前,已建成各级各类“道德讲堂”120多个,参与人数达13万人次。全市首个为社区矫正对象等重点人群设置的“阳光助航”道德讲堂--戚墅堰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中心、全市首家车间道德讲堂--戚机公司、全市首家建设在公园的道德讲堂--花溪公园,戚区创造了道德讲堂建设的“多个第一”。 遍及城乡各处、覆盖到边到底的讲堂网络,成为了干部群众内提素质、外塑形象的强大“助推器”。 文明城市建设参与广、成效好。本着“小区要有大作为,小区要作大贡献”的共识,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文明城市建设的热情格外高涨,行动分外有力。去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期间,12名社区矫正对象主动担任文明交通志愿者,成为了戚区人向往文明、践行文明的最好注释;未成年人十年“零犯罪”,在成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大亮点的同时,也树立起戚区未成年人成长“纯净”空间的鲜明标识;2010年以来,在全市组织的历次“市民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戚区平均成绩和排名稳居全市前列,更是全区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领先地位的有力证明。 “讲道德,做好人”氛围浓、引领强。因地制宜、见缝插针,编织包括标语条幅、宣传橱窗、公益广告等在内的社会宣传网络,让群众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组织创作以先进典型为原型的文艺作品,依托“幸福广场文艺周周演”进行巡演,寓教于乐,推动先进模范的事迹和精神进村入户、入脑入心;主动邀约市级媒体来戚区采写各类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报道,强化典型的示范效应;值得一提的是,利用今年新开通的政务微博,引导网民围绕“道德明星”、“草根善举”展开讨论,让网民在热议中逐渐发现,原来“讲道德,做好人”人人可为、事事可为、处处可为。 滴水穿石,集腋成裘。优化文化的历史积淀、道德讲堂的遍地开花、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浓厚氛围的有效营造……构建起了全区鲜明的道德文化,引领着戚区的老百姓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为一个又一个“平民英雄”、“好人明星”的不断涌现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典型集群涌现、崇德尚善成风,“小区大善”正牵引小区崛起 张华明,戚电公司人武部煤机分部民兵连指导员。11年来,他坚持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即便在妻子病重乃至病逝、债台高筑也不曾动摇。在他的带动下,“壹圆爱心会”在戚电公司成立了,广大干部职工以每人每日、每月、每周捐款一元的方式积聚力量,资助西部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目前,已有500多人加入了“壹圆爱心会”,先后资助了30多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诚信的力量、爱心的力量在点滴积累中不断强大。 吴淑玄,戚墅堰机车车辆厂首席员工。30多年来,在电焊工作岗位上,勤奋钻研业务,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攀登。这些年经她手焊接的七百余台机车无一返工,创造了工厂焊接技术的神话!就在她身边,涌现出机厂女子焊接班、永远在奔跑的高级电焊工程师张忠和他的“张忠工作室”等,形成了独特的“吴淑玄现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另外,在徐琴秀的带动下,花苑社区出现了“钥匙阿姨群”,邻居间守望相助成为自觉行动,“雷锋迷”胡世明周围聚齐了一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共同践行“傻子”精神,东方小学教师金花发起成立了东晓志愿者服务队,多次远赴边远山区义务支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道德典型在闪现个人的人性光辉的时候,感召的是一群人的道德认同和行为转变,引发是一个地方道德力量的内生发展,凸显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效应。 在戚区,我们不必寻觅,身边的普通百姓、平凡岗位中,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模范人物层出不穷,集群涌现。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温暖民心、提升民气、汇聚民力,为全区加快实现“第二个率先”提供了强大的道德驱动力,把力量、人心统一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来。 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9亿元,相比于2007年几乎翻了一番,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连续4年实施“五个一”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换代。 建成开放圩墩遗址公园、市民广场等公园绿地,城区面貌“旧貌换新颜”。 全民健身中心行将投建,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在全市率先垂范。 保障惠民、教育惠民、卫生惠民、安居惠民、养老惠民、环境惠民等六大惠民实事工程全面展开,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上扬。 ……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长久以来,戚区人都以本地生产的我国铁路“提速重载”所需的内燃机车而骄傲。如今,身边好人的集群涌现,构成了戚区独有的“小区大善”现象,其对全局工作的“火车头效应”不断累积迸发。对此,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泽阳深有感悟:“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不断发现、培育、推广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用先进典型的力量引导干部群众在家做一个好成员、在单位做一个好员工、在社会做一个公民,用道德的力量来保障和推进东大门建设。事实证明,我们这条路走对了!” 积善之区,福泽必深。今天的戚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突破期、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身边好人的不断涌现,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必将更好地提振戚区人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气神,使他们建设实力戚区、特色戚区、活力戚区、幸福戚区的步伐走得又稳又快。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