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2012阳光助学1+1”启动 走近部分贫困生
发布日期:2012-07-30

 

  昨天,晚报和教育局帮困办联合开展的“2012阳光助学1+1”正式启动。

  当天,就有不少贫困学子打来电话,从他们渴望的语气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焦急与无助。

  走近部分贫困生,真的是应了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孩子们的坚强、懂事、省心,也深深打动了我们。

  从小到大,她都让父母很省心

  人物档案:化南南,省常中文科毕业生

  高考成绩:353分,政治A+,历史A

  考取院校: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费4600/年

  西林街道东岱夜潮地村村口,20来平米的平房,支着两张简易木板床,一台旧电视是屋里最阔气的摆设。闷热的夏季,化南南一家四口,挤在这里。

  化家是徐州人,房子是租的,每个月240元。

  最近,化妈妈逢人便说,夫妻俩加起来小学没毕业,没想到女儿很争气,高中统招进了省常中,如今又考上了大学。刚说完这句,愁云又掠上心头,4600元的学费,在哪里。

  化爸爸在一家物流公司做司机,一个月挣上2000多元,这几乎是他们一家全部的生活来源。

  日子过得清贫,好在,女儿的懂事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化妈妈说,女儿完全是“放养”的,从前夫妻俩每天早出晚归,南南3年级时就自己学会了做饭,每天放学后做好晚饭等爸妈回来。

  至于学习,父母则完全帮不上忙,有心无力。事实上,也用不着他们操心。小学、初中阶段,南南一直在年级上数一数二。中考成绩,是隔壁邻居帮着打电话查的,当听到650多分时,邻居大妈都激动地掉眼泪了,“条件那么苦,孩子还考得那么好,真的很不容易。”

  其实,南南曾经想过放弃高中。那时,弟弟正好到了入园的年龄,家里两个孩子读书,她考虑到父母的负担,主动提出自己不念了。女儿的懂事,让爸爸妈妈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她读书。

  高中3年,南南住宿,晚饭经常是方便面打发了。穷人的孩子更会精打细算,妈妈考虑到她方便,买了桶装方便面,她却关照还是袋装的好,量多,而且便宜。

  从小到大,南南几乎没买过衣服,穿的都是老师、邻居送的。高三一次家长会,妈妈在回来的路上哭了。她说,看着女儿的同学一个个衣着光鲜,父母也都有着体面的工作,再想想自己家,难受……倒是女儿安慰说,她比老家那些孩子幸运多了,至少她能在常州顶尖高中读书。

  这个暑假,南南在家烧饭、洗衣、陪弟弟。前段时间,同学叫着聚会,去了肯定要凑份子钱,她想了想,最终决定还是不去了。

  收到通知书,爸爸最先做的是算各种费用

  人物档案:王杜逸,省常中理科毕业生

  高考成绩:358分,物理A,生物A

  考取院校:南京师范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学费4600元/年

  王杜逸喜欢写毛笔字,客厅、卧室张贴着他的作品。他说喜欢写字时的那份宁静,这跟他本人一样,安静、谦逊。

  因为晚婚,王妈妈40岁才生了这个儿子。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快乐时光很短暂。2004年,王爸爸突发重症肝炎,当年住院4次,前后花了10多万,自费。自此,一直在家休养,如今已恶化为肝硬化,劳累不得。王妈妈独自撑起这个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0年,王妈妈又突发脑溢血,导致左半身瘫痪,一年住院几次。两个劳动力,都倒下了。

  王家也就是一普通人家,那会为了给王爸爸看病,家里卖了房子,和80多岁的外公蜗居在40平米的大板房。

  家庭的变故,让王杜逸过早学会了自立自强。小学时,他在学校里捡塑料瓶,卖的钱用来买书。

  这次高考, 王杜逸超常发挥,考了358分,被南师大录取。此前,一家人寄希望于二本,所以,当得知考试成绩时,一家人着实兴奋了好几天。

  最现实的还是要考虑学费。收到通知书后,王爸爸最先做的是拿起计算器,各项费用加起来要7117元。

  王杜逸对此很为难,家里两个病号,妈妈今年已住院4次,为了省一点,住的都是社区医院。现在,家里已拿不出多余的钱了。

  其实,从小到大,王杜逸都处处替家里考虑。小升初时,区三好生的他,放弃了择民办校,去了家门口的清潭中学。中考时,第一志愿省常中,接下来就是二中,因为如果报北郊,还要多出一笔住宿费。同学上各种兴趣班,他羡慕,却从未主动提出。在他看来,最大的乐趣,就是写字,他享受写字带来的那份宁静。

  王杜逸说,英语一直是他的短腿。一放假就买了几本英语资料,每天背背单词。此外,他还带了两个学生,一个小学生,一个高一的。吃力吗?他笑着摇摇头,还好啦,这样也好,不会将学习丢到一边。

#p#

 

  她打两份工,一晚上要洗200个杯子

  人物档案:周琳,市二中理科毕业生

  高考成绩:322分,地理A+,物理B+

  考取院校: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费4600/年

  暑假,周琳很忙,每天连轴转。下午在一家保险公司做电话营销,晚上赶到青枫公园,那里啤酒节,热闹持续到深夜12点,她主要负责洗杯子,一晚上要洗掉200多个。

  其实在这之前,她一天要赶3个活儿,早上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社会调查。后来,爸爸劝她辞了,一来工作地点太远,另外也是心疼女儿太辛苦。

  周琳说,现在家里处于特殊时期,必须靠自己,尽量多赚点生活费。

  累不累?她说还能忍受,只是洗杯子时84消毒液的味道让小姑娘不大适应,毕竟,这个年纪的女孩,爱美。还有,一晚上4个小时都蹲着,回家躺到床上时腿很酸。可是一想到70元/天的报酬,她又舍不得放弃。

  周琳这么拼命,是想给家里减轻些负担。周母患抑郁症,常年依赖药物治疗,身边离不开人。所以,从前周父也只能打打零工。今年3月下旬,周父又突发脑梗塞,在医院躺了两周,现在腿脚不灵便在家休养。两个人的药费,每个月至少六七百。

  意外发生时,距离高考只剩下两个月,这对周琳是个极大的考验。一边担心病床上的父亲,一边还要认真复习。 所幸,高考成绩还算满意,只是作文失手了,语文成绩比平时少了10分左右。这也是她一直“耿耿于怀”的,最想去的会计专业,未能如愿。

  周琳读高中时,坐公交车去学校得花上一个小时。这么远,按道理要住校,可周琳说能省就省一点吧,B23路坚持坐了3年。回家的路有点孤寂,几乎每天晚上,车子开到勤业欧尚超市那一站后,她就是唯一的乘客了。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周琳很憧憬。在青枫公园打工期间,她认识了一位大三的学姐。听了对方的描述后,她更加期待9月的到来,“我想参加很多社团,当然,打工兼职还将继续下去。”

  身体不如别人,用成绩来安慰父亲

  人物档案:李静 市二中文科毕业生

  高考成绩:344分,历史A,政治A+

  考取院校: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国际贸易专业,学费4600/年

  高考成绩揭晓后,分数比较满意,李静父女俩更多的是深深的担忧:李静不同于正常的孩子,她身体不好,因小儿麻痹症腿脚不太灵便。这些,档案里写得清清楚楚,他们担心学校因此拒收。

  忐忑不安一直持续到录取,直到7月20日,学校打来确认电话,父女俩才松了口气。

  报考的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离家很近,仅一站路距离。选这所学校,图的就是方便。李爸爸说,远了,他不放心。一本的分数,报了二本的学校,李爸爸也有着自己的考虑:身体比不上别人,分数上有点竞争优势。

  这是一个多舛的家庭。李静因先天性疾病(为了保护女孩的隐私,我们隐去了这种病),出生3个月就躺到了手术台上。

  从小大大,李静已动过4次手术,伤痛可想而知。李爸爸说,女儿很坚强,很少哭。

  可是,为了上学,李静哭了。到了入学年龄,她哭着问爸爸妈妈,为什么她不能去学校。征求了校方的同意后,爸爸将她送进了课堂。

  2005年,妈妈因病去世,自此,父女俩相依为命。负责接送李静上学、放学的事儿,都落在爸爸一个人身上。被时间“牵绊”着,李爸爸平时也只能打打零工。

  李静知道,唯有以优异的成绩,才足以安慰爸爸。所以,她拼命学习。有时因身体不舒服,她只能休息在家自学。事实也证明,她没有让爸爸失望。

  暑假里,李静就在家看看书,背背英语单词。对于将来,她希望能快点毕业,能帮爸爸分担一些。而李爸爸却不敢多想,他说自己年近60了,现在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将女儿安排好。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